[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喷泉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10413.2 | 申请日: | 201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7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波;凌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明音喷泉景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17/08 | 分类号: | B05B17/08;B05B12/02;B05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喷泉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喷泉系统,包括喷头、连通喷头的管路、连接于管路的潜水泵、用于提供潜水泵的电能的太阳能板、固定于太阳能板的中心轴、用于带动中心轴转动的行星齿轮机构和驱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的电机,具有提高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喷泉系统。
背景技术
喷泉,指由地下喷射出地面的泉水;特指人工喷水设备。喷泉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经过一定压力通过喷头喷洒出来具有特定形状的组合体,提供水压的一般为水泵。喷泉景观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地形结构,仿照天然水景制作而成,二是完全依靠喷泉设备人工造景。喷泉是由人工构筑的整形或天然泉池中,以喷射优美的水姿,供人们观赏的水景。喷泉是重要的景观,它是一种水景艺术,体现了动、静结合,形成明朗活泼的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公开号为CN1031823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自动循环喷泉,包含:水池、泵浦、按钮开关、太阳能板;水池系包含水、泵浦、喷头、连接管路,以转换太阳光能为电能,提供该泵浦运转抽取水池本身的水,由喷头喷出,喷头喷出的水再流至水池本身,而使喷泉一直做循环抽水及喷泉的动作,达到自动循环喷泉的效果。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太阳能板在给喷泉提供电源的时候,都是事先由人工调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再由太阳能板接受太阳照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一天内太阳光相对于太阳能板的照射角度是不断变化的,太阳能板却固定不变,导致无法保持最大的太阳直射角,电能转化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喷泉系统,提高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喷泉系统,包括喷头、连通喷头的管路、连接于管路的潜水泵、用于提供潜水泵的电能的太阳能板、固定于太阳能板的中心轴、用于带动中心轴的转动的行星齿轮机构和驱动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的电机;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锁死,所述中心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中心轴的一端与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之间固定设有支架,中心轴的轴心与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的轴心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带动行星齿轮转动,由于外齿圈锁死,行星齿轮带动行星架绕太阳轮的轴心公转,行星架带动中心轴转动,从而实现太阳能板绕中心轴转动;日出时将太阳能板对准太阳,由于一天内太阳高度角变化范围固定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电机的转速恒定且行星齿轮机构的大传动比,可以实现太阳能板的转动角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这二者的角度变化一致时,可以实现太阳能板保持最大照射角度,提高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设有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若干个用于控制潜水泵启闭的复位按钮,复位按钮排布于支架转动经过的路径,复位按钮沿支架转动方向设有与支架相抵触的导向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架转动时与复位按钮接触时,抵触于导向面,挤压复位按钮,启动潜水泵,从而实现喷泉的启动;当支架未与复位按钮接触时,复位按钮处于复位状态,喷泉停止工作;支架于复位按钮的表面移动的时间为喷泉喷水的持续时间,可以通过控制支架与复位按钮未抵触的时间和支架与复位按钮抵触的时间,实现对喷泉的相邻两次喷水开始时间的间隔以及喷水持续时间进行控制,提高喷泉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设置为圆柱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圆柱面与导向面接触时可以减少支架对导向面的表面剐蹭而引起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架且套设于中心轴的套筒和套设于中心轴的开关,复位按钮设于开关的侧面,开关远离支架的侧面设有止旋插接于套筒的内壁的滑块,滑块与套筒之间设有迫使开关靠近支架的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明音喷泉景观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明音喷泉景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0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