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9994.8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7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邓创装饰设计工作室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贵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49 | 代理人: | 李新锋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曲线 悬灸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包括床体;净化系统;烟道总成;主机箱;中控系统;艾灸装置和扫描系统。艾绒盒上料是采用抽屉抽拉式,艾灸装置设置在保温盒内,并且升降控制其移动;艾灸装置包含有若干烟管和艾绒盒,保温盒与艾绒盒之间设有点火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艾灸装置上安装扫描系统和升降系统,获取人体曲线,通过人体曲线的分布带动艾绒盒的上下移动,使保温盒达到与身体的距离一致时,再用点火装置分上中下焦来点火,当温度高于人体承受能力的时候可用懒人装置与身体摩擦来适应温度;而净化系统由5道专用过滤棉和1道水幕组成,可处理98%烟味;整体具有使用安全、有效控制温度、空气污染小、同时配合人体曲线多点艾灸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
背景技术
艾灸是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是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来刺激人体穴位,提升相应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化寒湿,补虚固脱。当今,我们工作的压力、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使得我们自身免疫力下降,外加空调、冷饮和酒的过度使用,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内寒和内湿,严重的就是新时代的伤寒症,因此,传统的中医艾灸显得尤为重要。古代伤寒症是饥寒交迫自然环境下的寒,而现在人是夏季用空调后的寒。
现有技术中的悬灸一般采用将点燃艾条的艾绒盒或者艾灸头直接放在人体的前侧,对人体进行艾灸,这种方式由于艾条的灼烧点是远离人体的一侧,因此温度偏低,达不到较好的艾灸效果;另外需要解开包裹的隔热布,点燃艾条、处理灰烬,使用十分不便。
另外,传统的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无法控制,影响空气环境。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多点曲线悬灸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使用安全、有效控制温度、空气污染小、同时配合人体曲线多点艾灸等特点的多点曲线悬灸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包括:床体,烟道总成,安装在床体内的主机箱,用于控制主机箱移动的中控系统与中控系统电连接的艾灸装置以及安装在艾灸装置下端的扫描系统;其中,所述中控系统设置在床体的一侧;所述艾灸装置设置在主机箱内部,并且通过床体的上端的升降装置控制其上下移动;所述扫描系统由用于获取人体曲线的扫描仪和摄像头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艾灸装置包含有若干烟管,在所述烟管下端固定有艾绒盒,所述艾绒盒外部包裹有一保温盒,内部设有抽屉式进出的隔热瓷壶,所述隔热瓷壶上安装有隔热板;保温盒与艾绒盒之间还设有点火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中,所述床体由床架和床面组成;所述床架两侧设有上下滑轨,用于主机箱的上下移动;所述床面下端设有一懒人止痒装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中,所述主机箱由主机箱骨架以及艾灸装置组成;所述主机箱骨架的两侧设有上下滑轮,所述上下滑轮与上下滑轨配合链接。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中,所述烟道总成上端连接有净化系统,下端与艾绒盒连接在一起;包括:烟道和烟道接头。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中,所述净化系统是由5道专用的过滤棉和1道水幕组成,可以处理98%烟味。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电机、上下驱动杆、上下驱动杆之间的连接杆和链条以及上下调节螺丝组成;所述上下驱动杆的一端与电机链接,另一端与主机箱链接;所述电机与中控系统电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上下驱动杆带动连接杆上的主控箱上的艾灸装置上下移动。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多点曲线悬灸床中,所述扫描仪两侧设有扫描仪用滑轮、活动杆以及链条;所述滑轮与主机箱骨架上端的左右滑轨相配合使用,用于扫描仪和摄像头的水平移动,以获取人体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邓创装饰设计工作室,未经重庆市邓创装饰设计工作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99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