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MA驱动多段刚柔耦合的柔性机械臂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7839.2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2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崔祚;薛九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9/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余江 |
地址: | 550001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ma 驱动 多段刚柔 耦合 柔性 机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SMA驱动多段刚柔耦合的柔性机械臂,该方案是利用流体驱动的多通道结构来模拟柔性机械臂,并通过改变流体压力来改变机械臂的变形刚度,实现柔性机械臂的变刚度特性。同时柔性机械臂可通过多通道结构参数和流体参数的优化使制作的柔性机械臂实现变刚度特性,并获得较好的控制性能。旨在解决柔性机械臂精确的位姿控制和提供有效的变刚度控制,为柔性机械臂的位姿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程解决手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到机器人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SMA驱动多段刚柔耦合的柔性机械臂。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臂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在传统工业领域,机械臂采用刚性关节进行驱动,能够实现末端位置和速度的高精度控制,对运动轨迹进行精确跟踪,响应速度快。但该类型机械臂存在质量体积大、输出刚性高和对未知环境的适应能力弱等缺点。然而,当机械臂逐渐应用到服务、医疗和娱乐等其他非工业领域时,机械臂末端的工作环境往往是接触性的,或者机械臂应用到危险环境探测等未知环境中时,即不能预先规划机械臂的运动轨迹等特殊要求时,柔性机械臂应运而生,具有结构紧凑、柔顺性好、较高的负载/自重比和较好的环境交互能力的优点。
随着新型弹性元件或柔性机构逐渐应用到机械臂中,出现了刚度可变或可连续调节的柔性臂。这种柔性臂的发展目标是在灵巧度和感知力上能与人类手臂相媲美,最终可以逐渐地代替人类工作。因此,研究出具有类似人类肌肉特性的变刚度机械臂对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未来更好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弹性力学、机器人学和智能控制等技术,仿生学者研制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柔性机械臂。
根据驱动器分布情况的不同,柔性机械臂有嵌入式、外置式和混合式三种驱动方式。嵌入式是指由气动肌肉或者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置于机械臂内部,如德国Festo公司研制了一款气动象鼻型机械臂。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开发的“章鱼触须”机械臂。日本东北大学Makishi等人研制了一款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内窥镜机器人,其可弯曲部分45mm,并携带20mm长 CCD相机进行内窥检查,最大弯曲角度可达90°。外置式主要由外置电机拉动线缆来驱动机器人关节,如英国OC Robotics公司研制的蛇形臂机器人,机器人共10段,每段具有2个自由度,通过电机驱动。混合式驱动则同时具有嵌入式驱动结构与外置式驱动结构,如 McMahan等人研制的Air-Octor机器人,其结构分为4段,各段弯曲角度均大于100°,该机器人同时引入了气动驱动与电缆驱动。
然而,现有的柔性机械臂结构结构依然不够成熟,如重量较重、灵活度不高和柔顺性不好等缺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创新性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流体结构的柔性机械臂,具有重量轻、灵活度高和柔顺性好等优点,可以大幅降低关节刚度,完成复杂接触性任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柔性机械臂结构是利用粘弹性材料本体的弹性变形以实现其连续弯曲,以形成类似大象鼻子、章鱼触手的运动。通过改变自身的外形,柔性机器人可以灵活地绕过各种障碍物,或穿过狭小弯曲的孔洞,非常适合非结构化环境和空间受限环境应用。除此之外,类似于大象通过鼻子抓取食物的动作,柔性机器人也可以仅通过本体实现物体的抓取。以上这些优异的性能使柔性机器人在航空检测、医疗外科、城市救援、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机械臂的柔性主要来源于关节柔性和杆件柔性,它们均为机械臂引入了额外的自由度,使得原来有限自由度变成了无限自由度。柔性机械臂的连杆是刚性的,柔性有且只有在关节处存在;关节的柔性可以分为主动柔性和被动柔性两种。主动柔性是指关节本身不具有柔性,是利用传感信息对输出的力、位的关系进行主动控制,模拟出关节的柔顺特性;被动柔性是指在结构上加入弹性元件使机构具有柔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7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旅游规划用航拍仪
- 下一篇:烤面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