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遥控施放箱的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6912.4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董从林;张家豪;郭智威;袁成清;白秀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 | 分类号: | A62C3/10;A62C37/00;F16K1/38;F16K1/32;F16K31/12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杨宏伟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灭火 系统 遥控 施放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遥控施放箱的保护装置,包括填充有压缩气体的施放阀控制气瓶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通过第一输气管连接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施放阀,所述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通过第二输气管连接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气瓶组的瓶头阀,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上均设有控制其内压缩空气是否释放的控制阀门,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通过相应的输气管分别控制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施放阀和二氧化碳气瓶组的瓶头阀的启闭,从而完成二氧化碳的安全释放灭火。本装置减少船员误操作带来的危险,增加了灭火系统容错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灭火设施,特别是一种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遥控施放箱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执行MSC256(84)决议有关SOLASⅡ.2章修定内容,满足MSC206(81)通过的对FSS第五章的修正案要求,即设置两套独立的控制装置,以将二氧化碳释放至被保护处所,并确保报警装置的启动,一套控制装置用于开启安装在将气体输送至被保护处所的管路上的阀门,另一套控制装置应用于将气体从所存储的容器中排出。
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所保护的是有人执守的机器处所,为此对正确施放确保人命安全的重要性尤为重要。误操作产生的后果是系统不能正常正确施放。首先危害船员的人命安全,其次无法有效扑灭火灾。
专利CN201862176U公开了一种船用固定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施放装置,把施放阀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采用叠加设置。施放阀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设在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的外侧。船员只有先手动扳下外侧的施放阀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才能继续手动扳下内侧的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该实用新型施放阀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瓶头阀手柄的叠加设置相当于一个保护装置,这个叠加设置的优点是原理简单,缺点是改变了遥控施放箱的管路布置,极大增加了管路安装难度。
现阶段,关于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保护装置较少。没有保护装置的船上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事故或灾难。2019年5月25日下午,福建省某公司公司“金海翔”货轮在威海市荣成龙眼港维修期间,船载二氧化碳消防系统发生二氧化碳泄漏事故。二氧化碳泄漏致10人死亡,19人受伤。后来经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金海翔”货轮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释放进入机舱原因是三副在攀附二氧化碳钢瓶查看时,意外碰触开一个钢瓶的瓶头阀,导致该瓶内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管道系统,不是船内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正常应急释放。由此可见,保护装置对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非常重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遥控施放箱的保护装置,控制效率高,布置合理,避免了船员因为慌乱或错误操作了遥控施放箱,产生严重后果。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遥控施放箱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充有压缩气体的施放阀控制气瓶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通过第一输气管连接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施放阀,所述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通过第二输气管连接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气瓶组的瓶头阀,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上均设有控制其内压缩空气是否释放的控制阀门,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和二氧化碳控制气瓶通过相应的输气管分别控制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施放阀和二氧化碳气瓶组的瓶头阀的启闭,从而完成二氧化碳的安全释放灭火。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输气管上设有延时器,通过延时器延时释放二氧化碳控制气瓶内的压缩气体。
作为改进,所述延时器与二氧化碳控制气瓶之间的第二输气管上设有气动调节阀,所述施放阀控制气瓶的瓶头总成通过第三输气管连接到气动调节阀的气源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6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过程中泥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防腐设备管道内部加防腐材料的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