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3984.3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9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黄钒;廖沛源;周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刘沙粒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通过 溶洞 隧道 底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减压水箱为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减压水箱内设置有两个内部中空的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下方与若干竖向钢管的一端连接,竖向钢管的另一端穿过减压水箱的下端,过水通道与隧道中的中央排水沟连接;隧道中的水通过中央排水沟、过水通道、竖向钢管流出;溶洞中的水通过竖向钢管、过水通道、过水通道、中央排水沟流出;减压水箱中,两个内部中空的过水通道之间为中隔柱,中隔柱的侧面设置有穿过减压水箱的横向钢管,积水通过横向钢管在减压水箱内流通。本装置的减压水箱无水时能作为隧道底部的支撑,有水时可减小溶洞地下水水压,减少压力,更便于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岩溶地区隧道的处治一般根据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填充物和地下水流情况采取疏导、填堵、注浆加固、跨越、绕避等措施进行处理。
而在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揭示的溶洞多为不规则形,与隧道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时常难以单纯的以一种或几种措施进行处治,这时就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处治措施。
某隧道揭示溶洞位于底板以下12m范围,呈八字形由隧道底板往下逐渐变宽,溶洞内水位随降雨变化,雨季水位可高于隧道底板。填堵措施会影响原溶管的泄水通道,造成岩溶水上涌挤压隧道底板,跨越措施同样无法解决雨季溶洞水上涌挤压隧道底板的问题,其他的疏导、注浆加固、绕避等措施也均不适用。
因此一种有效的避免岩溶水侵入隧道底板,并且能有效的对隧道进行保护的结构是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隧道穿越有水岩溶路段,岩溶水侵入隧道底板,影响隧道结构安全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解决隧道穿越有水岩溶路的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包括位于隧道下方的减压水箱,减压水箱为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减压水箱内设置有两个内部中空的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下方与若干竖向钢管的一端连接,竖向钢管的另一端穿过减压水箱的下端,过水通道与隧道中的中央排水沟连接;隧道中的水通过中央排水沟、过水通道、竖向钢管流出;溶洞中的水通过竖向钢管、过水通道、中央排水沟流出;
减压水箱中,两个内部中空的过水通道之间为中隔柱,中隔柱设置有横向钢管,积水通过横向钢管在减压水箱内流通。
进一步的,本结构在使用时,当隧道上有积水时,隧道中的积水通过中央排水沟进入减压水箱中的过水通道中,然后再通过过水通道从竖向钢管排出,进而通过上述结构排出隧道中的水。
当溶洞中积水过多时,溶洞中的水通过竖向钢管进入减压水箱中,减压水箱通过较大的箱体容量以及自身的刚性结构减缓水压,避免有压涌水直接作用于隧道及路面结构,进而有效的对压力进行减缓,可对隧道进行保护,提高使用寿命,使用更安全。
同时,本装置通过减压水箱中的横向钢管在水对减压水箱有冲击时,水从横向钢管中贯穿到另一端,进而通过这样的形式与结构来进一步的减缓水对减压水箱以及隧道底部的压力和冲击。
优选的,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减压水箱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贯穿过水通道的通孔。当溶洞中的积水过多,从竖向钢管的下端流入过水通道中后,可通过贯穿过水通道的通孔从减压水箱的侧面流出,进而通过水的流动减缓压力。
优选的,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减压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回填层,回填层为C15砼材料。通过回填层对减压水箱以及隧道进行支撑,能进一步的对隧道的设置进行支撑和保护。
优选的,一种适用于通过溶洞的隧道底板结构,减压水箱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减压水箱的支座。支座对减压水箱进行支撑,能使其更好的固定在隧道的下端,更有利于支撑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39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