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量子点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2386.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8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卢志坚;蔡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黄俊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 背光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以及设置在光源一侧的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量子点复合膜,以及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复合膜下方的指纹识别装置,以识别生物指纹光学信号;其中,所述量子点复合膜含有第一量子点,第二量子点。量子点背光模组使得LCD模组能够使得指纹识别信号在LCD模组上有效穿透并精确收集,实现LCD显示设备的屏内指纹识别功能识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感测和匹配是一种可靠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指纹识别的常见方法涉及扫描样本指纹或其图像并存储指纹图像的图像和/或独特特征,可以将样本指纹的特征与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参考指纹的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用户的正确识别,例如用于验证目的。特别地,目前屏内(in display)指纹识别凭借其易操作性和多功能性以及适用于紧凑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而变得越来越流行。LCD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明显要比OLED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具有更大的使用场景范围和更好的成本优势,但是,基于LCD显示器的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无法兼顾指纹识别信号在LCD模组上的有效穿透和精确收集。
在LCD显示器的屏内指纹识别显示设备中,如图1所示,通过识别按压覆盖在LCD显示屏上的玻璃盖板104上的指纹;然而用于识别指纹的光学信号至少要穿过LCD显示屏和玻璃盖板104,且由于LCD显示屏由LCD模组102和背光模组101构成,另外玻璃盖板具备一定的厚度。因此,光学信号在透过LCD模组、背光模组和玻璃盖板的过程中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折射和散射,甚至全反射。另外,当将指纹识别单元103放置在背光模组上方时,从显示屏的观察角度,下方设置指纹识别单元的显示区域之透光率相比其他不设置指纹识别单元的的显示区域之透光率要低,而底部的LED背光源提供的是均匀的平面光源,下方设置指纹识别单元的显示区域比其他区域更暗,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亮暗不均匀的现象。CN107644215A公开了一种光学指纹组件及移动终端,以有效提升指纹识别的清晰度,其在透明盖板与感光元件之间设置有光纤准直层,光纤准直层用于将从透明盖板朝向感光元件的端面出射的光线转化为准直光,传导至所述感光元件。但是光纤准直层及其他光学功能层增加了LCD移动终端的厚度,对于生物指纹光学信号和显示光学信号没有区分处理,导致显示图像不均匀而且指纹识别精度较低。
因此,基于LCD显示器的屏内指纹识别的实现,需要对指纹识别模组的整体设计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LCD屏内指纹识别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以及LCD模组,在不设置扩散片和棱镜片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指纹识别信号在LCD模组上有效穿透并精确收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以及设置在光源一侧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量子点复合膜,设置在量子点复合膜上方的棱镜片,以及设置在量子点复合膜下方的指纹识别装置,以识别生物指纹光学信号。
光源为蓝光LED光源,通过蓝光LED照射粒径和或材质不同的红色和绿色量子点产生红色和绿色荧光,从而形成红绿蓝(RGB)三基色,或者照射红色和黄色量子点产生红色和黄色荧光形成红黄蓝(RYB)三原色。量子点复合膜中均匀分散的第一量子点,第二量子点的粒径尺寸在1-50纳米,其荧光发射是不定向的散射形式出光,因此量子点复合膜实现了可见光均匀扩散的功能。而红外光基本不会被量子点吸收或散射,因此可以基本垂直地透过量子点复合膜。这里,量子点复合膜将出射的红外光学信号调整为基本垂直量子点复合膜平面的平行光,同时保证可见光(红绿蓝三基色)可以均匀散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23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连杆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天窗前导轨压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