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1548.2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1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清;苏国龙;吴荣坤;谢德芳;洪小飞;范庆祥;陈华滨;刘志鸿;黄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泷澄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9/02 | 分类号: | B28C9/02;B28C7/14;B28C7/16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张文宣 |
地址: | 363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混凝土 生产 系统 | ||
1.一种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搅拌机构(1),所述搅拌机构(1)包括螺旋搅拌装置(11)、卸料料斗(12)以及机架(13),所述螺旋搅拌装置(11)的出料端与所述卸料料斗(12)的进料端相适配,所述螺旋搅拌装置(11)以及所述卸料料斗(12)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13)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搅拌装置(11)包括搅拌料斗(111)、搅拌轴(112)、双螺旋搅拌叶片(113)以及驱动装置(114);
所述双螺旋搅拌叶片(113)卡接在所述搅拌轴(112)上,所述双螺旋搅拌叶片(113)的外螺旋端与所述搅拌料斗(111)的内壁相贴合;
所述搅拌轴(112)的一端穿过所述搅拌料斗(111)的一侧壁与所述驱动装置(11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112)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料斗(111)的另一侧壁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螺旋搅拌叶片(113)包括内螺旋叶片(1131)以及外螺旋叶片(1132);
所述外螺旋叶片(1132)套接在所述内螺旋叶片(1131)上;
所述外螺旋叶片(1132)以及所述内螺旋叶片(1131)分别卡接在所述搅拌轴(112)上;
所述外螺旋叶片(1132)的外螺旋端与所述搅拌料斗(111)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轴(112)包括搅拌主轴(1121)以及多个搅拌支杆(1122);
多个所述搅拌支杆(112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搅拌主轴(1121)螺纹连接,多个所述搅拌支杆(1122)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螺旋叶片(1131)相卡接,且多个所述搅拌支杆(1122)呈螺旋交错等距分布;
所述外螺旋叶片(1132)的两端分别与靠近所述搅拌料斗(111)的侧壁的两个所述搅拌支杆(1122)的一端相卡接;
所述内螺旋叶片(1131)的两端分别与靠近所述搅拌料斗(111)的侧壁的两个所述搅拌支杆(1122)的一端相卡接;
所述驱动装置(11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搅拌主轴(1121)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114)包括伺服电机(1141)以及链传动装置(1142);
所述伺服电机(11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链传动装置(1142)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链传动装置(114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搅拌主轴(1121)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料斗(11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出料口(1111);
所述出料口(1111)与所述卸料料斗(1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进料传输机构(2)以及出料传输机构(3);
所述进料传输机构(2)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料斗(111)的进料端相适配,所述卸料料斗(12)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传输机构(3)的进料端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传输机构(2)包括滚筒输送装置(21)以及进料皮带输送装置(22);
所述滚筒输送装置(21)的出料端与所述进料皮带输送装置(22)的进料端相适配;
所述进料皮带输送装置(22)的出料端与所述搅拌料斗(111)的进料端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泷澄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泷澄建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15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空调的座椅
- 下一篇:一种配电柜内的接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