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丙烯薄膜电容用短路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1519.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7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定毅;匡永正;赵志明;唐晓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宏广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16;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37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薄膜 电容 短路 放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电容用短路放电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表面紧固连接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安装气缸,底板上对应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置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由其尾部自带的支架通过第五固定螺母、第六固定螺母、第七固定螺母及相应螺钉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对应于真空灭弧室的外端固定设置交流接触器。该放电装置将原先安全性低且易损的短路放电装置升级为安全性高、测试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且具有保护电容器引出端不被压坏的弹性接触电极的新型短路放电装置,以筛选出聚丙烯薄膜电容中喷金层与聚丙烯薄膜加厚金属区存有“假接”隐患的产品,确保聚丙烯薄膜电容器长期使用寿命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丙烯薄膜电容用短路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聚丙烯薄膜电容器质量的稳定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喷金工序是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工序,喷金层与电容元件聚丙烯薄膜膜面上的加厚金属区通过喷金的金属粒子相连接,在喷金层上焊接引线与电容器端盖上的引出端相连接,故喷金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容元件与电容器引出端的连接好坏,从而影响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质量。若喷金层与聚丙烯薄膜膜面上的加厚金属区接触状态不良,即存在“假接”现象,电容器常规交流耐压测试无法筛出,且该测试中过高的交流电压将有可能降低薄膜本身可承受耐压,影响聚丙烯薄膜电容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外,若该喷金层与聚丙烯薄膜膜面上的加厚金属区接触状态不良的电容器投入正常使用,则电容器的接触损耗将增大,在电容器通电使用时发热量将增大,易导致电容器失效。而短路放电测试采用的为直流高压电源,不仅能有效筛选出喷金层与聚丙烯薄膜膜面上的加厚金属区存在接触状态不良的电容器,而且对聚丙烯薄膜膜面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故短路放电测试是检测聚丙烯薄膜电容器性能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
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短路放电测试装置一般有两种,一种为导线,另一种为铜电极,但该两种测试装置均存在极大的问题。导线测试不安全且难测,铜电极易打火同样不安全,且接触状态不确定,易损,易压伤电容器引出端,且上述两种测试方式由于均在空气中进行,易打火后焊蚀电极,从而导致电极表面不平整,测试时接触电阻会时大时小,这也将导致测试时电流不稳定,故上述两种测试方式均无法满足市场对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短路放电检测日益提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聚丙烯薄膜电容用短路放电装置,该放电装置将原先安全性低且易损的短路放电装置升级为安全性高、测试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且具有保护电容器引出端不被压坏的弹性接触电极的新型短路放电装置,以筛选出聚丙烯薄膜电容中喷金层与聚丙烯薄膜加厚金属区存有“假接”隐患的产品,确保聚丙烯薄膜电容器长期使用寿命的可靠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薄膜电容用短路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表面紧固连接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安装气缸,底板上对应于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置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由其尾部自带的支架通过第五固定螺母、第六固定螺母、第七固定螺母及相应螺钉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上对应于真空灭弧室的外端固定设置交流接触器,所述气缸与真空灭弧室通过连接杆内部螺纹固定咬合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通过第八固定螺母和第九固定螺母及相应螺钉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真空灭弧室的触头外接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五固定螺母外接第三连接导线,第七固定螺母外接第四连接导线,第四连接导线另一端与交流接触器相连接,其中第三连接导线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接触电极,第四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上还连接有第五连接导线,第五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接触电极,第二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通过第三固定螺母、第四固定螺母紧固连接于固定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宏广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宏广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15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