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1473.8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1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周济妹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手术 后防 感染 护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所述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包括托手板、压迫机构、防护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托手板的两侧壁相互对称设置的T型滑槽,所述压迫机构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托手板上,所述防护机构安装在压迫机构内,对所述托手板起到调节角度作用的调节机构安装在托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弧形板、螺纹杆、转钮和压盘,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开设有垂直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贯穿螺纹孔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转钮固定连接,且螺纹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压盘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具有灵活调节、降低介入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经桡动脉途径造影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出血并发症少及术后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为临床广泛采用。
介入手术后由于穿刺点处易出血,上肢需要略微倾斜抬高,保证穿刺点高于平卧患者的身体,并施加适当力度的压迫进行止血,且需要长期保持上肢上抬的姿势,对于患者来说易疲劳,造成不适,同时患者术后需要对上肢进行制动10-12小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灵活调节、降低介入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的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包括:托手板,所述托手板的两侧壁相互对称设置的T型滑槽;压迫机构,所述压迫机构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托手板上,所述压迫机构包括弧形板、螺纹杆、转钮和压盘,所述弧形板的顶部开设有垂直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转钮固定连接,且螺纹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压盘转动连接;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安装在压迫机构内;调节机构,对所述托手板起到调节角度作用的调节机构安装在托手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T型滑杆、连接板和锁定螺钉,两个所述T型滑杆分别插设至托手板两侧壁开设的T型滑槽内并与T型滑槽滑动接触,且两个T型滑杆的水平杆均延伸出T型滑杆并分别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均开设有水平设置的螺纹孔,每一个螺纹孔中均插设有螺纹连接的锁定螺钉,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分别与弧形板的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弹性气囊和负压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固定嵌合在弧形板内,且弹性气囊的进气口通过导管与负压气囊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气囊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排气阀。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安装腔、丝杆、转杆、螺纹连接座和第二支撑杆,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托手板下表面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另一侧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腔,且安装腔内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安装腔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丝杆的另一端延伸出安装腔并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丝杆上套设有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座,且螺纹连接座上固定安装有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通过销轴与托手板下表面的另一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连接座的侧壁与安装腔的内侧壁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托手板的一侧壁固定安装有弹性绑带,且弹性绑带上固定缝制有魔术贴,所述托手板对应的另一侧固定嵌合有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托手板的上表面嵌合有橡胶垫。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手术后防感染护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未经李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14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