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9974.3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8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超;葛丰源;杨帆;彭小刚;任文;刘兴隆;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综合 管廊反坡段 排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包括排水直管、P型弯头和直通式地漏,所述排水直管一端连接P型弯头,排水直管另一端与集水坑连通;所述P型弯头顶部开口向上,且P型弯头顶部与直通式地漏连接;所述排水直管设有纵坡,纵坡坡向集水坑。该装置设置在综合管廊反坡段,将综合管廊反坡段积水收集引排至集水坑内,可有效将反坡段的积水排出,避免了综合管廊内部内部积水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综合管廊排水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作为管线集约敷设的载体,管廊内部环境的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了内部构件的使用寿命。
管廊内部排水问题通常通过单侧或双侧布置纵向排水边沟将积水引至集水坑,集水坑一般设置在每个防火分区低点处的防火墙附近,集水坑内的自动排水泵将收集到的水通过排水管接到道路的雨水检查井内。
因防火墙处通常设置通风口和逃生口等节点,为避免排水管与上部节点冲突,集水坑难以设置在防火墙下方,因此就导致存在一段反坡段,该范围内积水难以靠重力流至集水坑内。而这一范围长期积水,将导致附近防火门和其他管道附属构件易腐蚀,直接影响管廊日常管理、运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该装置可将综合管廊反坡段积水收集引排至集水坑内,进而避免出现综合管廊内部积水的现象。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综合管廊反坡段排水的装置,包括排水直管、P型弯头和直通式地漏,所述排水直管一端连接P型弯头,排水直管另一端与集水坑连通;所述P型弯头顶部开口向上,且P型弯头顶部与直通式地漏连接;所述排水直管设有纵坡,纵坡坡向集水坑。
本公开的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将该装置设置在反坡段最低点处,反坡段积水由直通式地漏进入P型弯头收集,而后通过排水直管的引排进入集水坑。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直管所设纵坡的坡度值为0.2%。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直管由与P型弯头连接处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直管和P型弯头均由硬聚氯乙烯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P型弯头与直通式地漏承插式粘接连接。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的排水装置设置在综合管廊反坡段,可有效将反坡段的积水排出,避免了综合管廊内部内部积水造成设备损坏的情况。
本公开的排水装置在不调整综合管廊总体布置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反坡段积水问题,保证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良好、舒适。
本公开的排水装置在排水直管设置P型弯头,底部可起到沉砂池作用,方便后期对排水管道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直管,2 P型弯头,3直通式地漏,4集水坑,5防火墙。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9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穿戴的VR头盔
- 下一篇:一种无需机柜横梁的挂装机柜侧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