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8859.4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1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熊亮;李旻;上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黄海波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传动比 车辆 主动 转向 传动 装置 汽车 | ||
1.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相隔一定间隙地同轴对称设置,
一助转角电机(25),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之间;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太阳轮(22);
若干第一行星轮(23),均匀分布地与所述第一太阳轮(22)相啮合;
第一行星架(29),其一端与所述助转角电机(25)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一行星轮(23)的中心孔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
第二太阳轮(27);
若干第二行星轮(26),均匀分布地与所述第二太阳轮(27)相啮合;
第二行星架(30),其一端与所述助转角电机(25)的输出轴驱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各第二行星轮(26)的中心孔转动连接;
筒状内齿圈(24),同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外且同时与各第一行星轮(23)和第二行星轮(26)相啮合;
输入轴(21)和输出轴(28),所述输入轴(21)的一端与第一太阳轮(22)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方向盘或转向器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输出轴(28)的一端与第二太阳轮(27)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方向盘或转向器的输入轴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筒状内齿圈(24)组成行星排Ⅰ,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与所述筒状内齿圈(24)组成行星排Ⅱ,所述行星排Ⅰ和行星排Ⅱ的传动比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轮(22)和第二太阳轮(27)的结构参数相同,各所述第一行星轮(23)和第二行星轮(26)的结构参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助转角电机(25)未工作时处于自锁状态,第二行星架(30)不旋转,传动装置传动比为(1);当助转角电机(25)驱动第二行星架(30)经由第二行星轮(26)带动第二太阳轮(27)旋转的方向与第一太阳轮(22)旋转方向相同时,输出轴(28)的转角大于输入轴(21)的转角,传动装置传动比小于1;当助转角电机(25)驱动第二行星架(30)经由第二行星架(30)带动第二太阳轮(27)旋转的方向与第一太阳轮(22)旋转方向相反时,所述输出轴(28)的转角大于输入轴(21)的转角,传动装置传动比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助转角电机(25)与车辆控制系统控制控制连接,所述车辆控制系统根据当前路况及车速确定车辆转向系统所需传动比,进而控制助转角电机(25)工作以达到目标传动比。
6.一种汽车,包括方向盘和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安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车辆主动转向传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88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状覆膜结构和覆膜支架
- 下一篇:一种印刷用除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