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零件同时对中夹紧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6030.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1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宏伟;胡美云;高晓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同时 夹紧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零件同时对中夹紧夹具,包括固定座、放置槽一、连接齿轮一、后夹持臂一、放置槽二、连接齿轮二、后夹持臂二、放置槽三、后夹持臂三、放置槽四、连接齿轮四、后夹持臂四、放置槽五、连接齿轮五、后夹持臂五、前夹持臂五、前夹持臂四、前夹持臂三、前夹持臂二和前夹持臂一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这里设置的顶紧装置,能够顶紧零件使其右侧面靠紧在放置槽右侧面进行横向的定位,也就提高了定位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连接齿轮,从而保证了后夹持臂向前侧移动也会通过齿轮齿条组成的联动机构带动前夹持臂同时后移,也就能够对放置槽中零件进行纵向的对中定位夹紧,也就提高了对中夹持的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零件同时对中夹紧夹具。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而现有对于多零件同时进行加工时需要分别进行定位夹紧,这样不仅装夹效率低,另外定位的精度也比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零件同时对中夹紧夹具,解决了现有对于多零件同时进行加工时需要分别进行定位夹紧,这样不仅装夹效率低,另外定位的精度也比较差,从而严重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和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零件同时对中夹紧夹具,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固定座、放置槽一、连接齿轮一、后夹持臂一、放置槽二、连接齿轮二、后夹持臂二、放置槽三、连接齿轮三、后夹持臂三、放置槽四、连接齿轮四、后夹持臂四、放置槽五、连接齿轮五、后夹持臂五、前夹持臂五、前夹持臂四、前夹持臂三、前夹持臂二和前夹持臂一;所述固定座上面中央从左到右中依次均匀设有放置槽一、放置槽二、放置槽三、放置槽四和放置槽五;所述放置槽一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后夹持臂一,所述放置槽一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前夹持臂一,且前夹持臂一通过连接齿轮一与后夹持臂一相连接;所述放置槽二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后夹持臂二,所述放置槽二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前夹持臂二,且前夹持臂二通过连接齿轮二与后夹持臂二相连接;所述放置槽三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后夹持臂三,所述放置槽三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前夹持臂三,且前夹持臂三通过连接齿轮三与后夹持臂三相连接;所述放置槽四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后夹持臂四,所述放置槽四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前夹持臂四,且前夹持臂四通过连接齿轮四与后夹持臂四相连接;所述放置槽五后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后夹持臂五,所述放置槽五前侧纵向活动连接有前夹持臂五,且前夹持臂五通过连接齿轮五与后夹持臂五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侧臂一、连接臂、螺杆、螺母、侧臂二和顶紧装置;所述螺杆后端固定连接在后夹持臂三前端,所述螺杆前侧活动连接在连接臂中央孔中,所述螺杆前侧外螺纹与螺母相连接;所述螺母后侧面与连接臂中央前侧面相连;所述连接臂右侧与侧臂一中央铰接,所述连接臂左侧与侧臂二中央铰接;所述侧臂一右后侧与前夹持臂五前端相连,所述侧臂一左后侧与前夹持臂四前端相连;所述侧臂二右后侧与前夹持臂二前端相连,所述侧臂二左后侧与前夹持臂一前端相连;所述顶紧装置为五个,所述顶紧装置分别固定连接在放置槽一、放置槽二、放置槽三、放置槽四和放置槽五的左侧中。
作为优选,所述顶紧装置具体结构包括壳体、顶块、斜面和顶紧弹簧;所述顶块横向活动连接在壳体内部右侧,所述顶块右上侧设有斜面,所述顶块左侧与所述壳体内部左侧面之间设有顶紧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后夹持臂一、后夹持臂二、后夹持臂三、后夹持臂四和后夹持臂五下侧中央上面中均设有横向齿条。
作为优选,所述前夹持臂五、前夹持臂四、前夹持臂三、前夹持臂二和前夹持臂一的下侧中均设有横向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理工学院,未经南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6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尘充电宝
- 下一篇:通孔锂膜预制件、复合负极及储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