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刺伤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4893.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3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庆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伤 留置 | ||
一种防刺伤留置针,包括软针管、套管座、穿刺针和密封塞,在密封塞一端可分离式安装有密封盖,密封盖内壁面与密封塞之间具有间隙,在密封塞内设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针头阻挡机构,在间隙内设有柔性管套,柔性管套两端分别密封塞与密封盖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针头阻挡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空腔内的封堵盖、弹簧、环板、钢球和底板,设置在软针管内的穿刺针一端依次穿过底板、环板和封堵盖后与密封盖内壁面固定连接,弹簧通过环板推顶钢球压在底板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留置针抽出钢珠进行保护,防止钢针出现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形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刺伤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一种医疗针具,其是将软针管插入病患静脉中,并长时间的留置于其中,以建立快速提供药物和输液的注射管路。普通留置针在临床穿刺完毕后,抽出的钢针因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在废弃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对钢针进行保护,使得在这一过程,裸露的针尖容易对患者或相关医护人员形成刺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在安全留置针穿刺血管成功后,对钢针进行回收保护是临床所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刺伤留置针,能够对留置针抽出钢珠进行保护,防止钢针出现刺伤医护人员的情形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刺伤留置针,包括软针管、套管座、穿刺针和密封塞,在密封塞一端可分离式安装有密封盖,密封盖内壁面与密封塞之间具有间隙,在密封塞内设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针头阻挡机构,在间隙内设有柔性管套,柔性管套两端分别密封塞与密封盖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针头阻挡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空腔内的封堵盖、弹簧、环板、钢球和底板,设置在软针管内的穿刺针一端依次穿过底板、环板和封堵盖后与密封盖内壁面固定连接,弹簧通过环板推顶钢球压在底板上。
在底板表面设有锥形槽。
所述柔性管套为聚丙乙烯制成的弹簧形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在将软针管和穿刺针插入患者静脉中后,抽出穿刺针时,使穿刺针退回到钢球一侧,有钢球对穿刺针针头进行阻挡,使得穿刺针针尖不外露,防止针头退出密封盖,从而保护患者、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安全,避免刺伤及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体积小巧,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将穿刺针拔出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关于针头阻挡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关于软针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密封盖1、封堵盖2、空腔3、钢制环板4、套管座5、软针管6、穿刺针7、钢制底板8、钢球9、密封塞10、弹簧11、柔性管套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4所示,一种防刺伤留置针,包括软针管6、套管座5、穿刺针7和密封塞10,在密封塞10一端可分离式安装有密封盖1,密封盖1内壁面与密封塞10之间具有间隙,在密封塞10内设有空腔3,在空腔3内设有针头阻挡机构,在间隙内设有柔性管套12,柔性管套12两端分别密封塞10与密封盖1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针头阻挡机构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空腔3内的封堵盖2、弹簧11、钢制环板4、钢球9和钢制底板8,封堵盖2与空腔3之间采用固定连接,设置在软针管6内的穿刺针7一端依次穿过底板8、环板4和封堵盖2后与密封盖1内壁面固定连接,弹簧11通过环板4推顶钢球9压在底板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48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污防污染耐腐蚀的三聚氰胺面板
- 下一篇:一种输液外漏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