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卸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4637.5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9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马玉泉;胡青松;史烨辉;郭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 |
地址: | 201999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卸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包括卸料箱、卸料直管、卸料弯管、第一手动闸阀、第二手动闸阀和隔离浮球,卸料直管的上端与卸料箱的卸料口连通,卸料直管的下端与卸料弯管的上端连接,卸料弯管的近两端分别设有能够控制卸料弯管完全打开的第一手动闸阀和第二手动闸阀,隔离浮球在卸料直管和卸料弯管内部充水后置于卸料直管中用于隔离上方的混凝土和下方的水,隔离浮球能够随水位下降沿卸料直管和卸料弯管向下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混凝土自上向下的持续卸料转移提高输送效率,能够消减混凝土卸料势能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卸料转移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以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有时会需要从高处向低处转移混凝土的情况,对于少量的混凝土转移一般采用吊运的方式转移,但对于持续向下输送混凝土时,吊运方式严重制约了混凝土输送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卸料装置,实现混凝土自上向下的持续卸料转移提高输送效率,能够消减混凝土卸料势能保证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包括卸料箱、卸料直管、卸料弯管、第一手动闸阀、第二手动闸阀和隔离浮球,所述卸料直管的上端与卸料箱的卸料口连通,所述卸料直管的下端与卸料弯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卸料弯管的近两端分别设有能够控制卸料弯管完全打开的第一手动闸阀和第二手动闸阀,所述隔离浮球在卸料直管和卸料弯管内部充水后置于卸料直管中用于隔离上方的混凝土和下方的水,所述隔离浮球能够随水位下降沿卸料直管和卸料弯管向下运动。
所述第一手动闸阀包括转柄和闸刀盘,所述闸刀盘一端与转柄连接、另一端设有插销孔,所述卸料弯管对应第一手动闸阀的安装位置设有厚度与闸刀盘相匹配的缺口,所述闸刀盘设置于卸料弯管中并通过插销孔中穿插插销与卸料弯管轴接,所述转柄伸出卸料弯管并能够通过转动转柄使得闸刀盘沿插销转动打开卸料弯管。
所述第二手动闸阀的结构与第一手动闸阀的结构相同。
所述卸料直管和卸料弯管的内径相同,所述隔离浮球的大小与卸料直管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隔离浮球为具有收缩性的橡胶球。
所述卸料弯管为直角弯管。
所述卸料直管和卸料弯管分别采用泵管连接而成。
所述卸料直管上端对应卸料箱的卸料口与卸料箱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混凝土自上向下的持续卸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卸料效率。另外,卸料初始阶段通过管内充水支撑隔离浮球,能够对上方的混凝土实现支撑效果,达到消减混凝土卸料势能的作用,既保证施工了安全,又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与水混合,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动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凝土卸料装置,包括卸料箱1、卸料直管2、卸料弯管3、第一手动闸阀4、第二手动闸阀5和隔离浮球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4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