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引导下的动物体内血管可视化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3618.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0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晁勇;帅万钧;李振彩;乔龙学;张少东;董灿;高华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90/13 | 分类号: | A61B90/13;A61B90/11;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言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9 | 代理人: | 朱力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引导 动物 体内 血管 可视化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引导下的动物体内血管可视化定位装置,包括超声诊断仪、超声探头、穿刺引导架、激光定位装置和穿刺针,超声探头与超声诊断仪电连接,穿刺引导架安装于靠近超声探头的工作端;激光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从左到右依次连接设有激光器、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的正中心均设有水平贯穿的准直定位孔,激光器射出的激光定位线穿过准直定位孔和弹孔;穿刺针安装于支撑架的底端,且穿刺针靠近尖刺的前端安装于穿刺引导架的定位槽内,激光定位线与穿刺针的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确定子弹入射角度,并可通过激光定位装置,确保子弹对实验动物的致伤定位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致伤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引导下的动物体内血管可视化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究火器贯穿伤或盲道伤的现场止血或伤道修复时,常使用弹道枪精准致伤动物体内的特定组织,如器官或血管等,仿真战场或反恐条件下人体特定部位的致伤效果,建立标准化动物致伤模型,作为止血材料、止血装置结构设计和效果评价的依据。
在致伤实验动物外表面时,弹道枪的射击精准度和重复性良好,为建立标准化动物致伤模型,实现子弹的精准致伤定位,实验动物通常采用支撑或悬吊固定于平台上,然后将实验动物的拟致伤部位调至子弹轨迹线上。受重力加速度影响,子弹射出后的自由飞行轨迹为抛物线。考虑到子弹飞行速度较快 (700-1000m/s),经计算,在允许误差范围内(±1mm),弹道枪有效射程内任意2m之间的子弹飞行轨迹可近似为直线。如选择致伤距离为15m,即拟致伤动物放置于15m处,可在16m和17m处分别放置第一定位靶101和第二定位靶102,第一定位靶101和第二定位靶102设为空心定位靶架并贴上靶纸,将弹道枪103 位置调至水平后射击,在靶纸表面形成两个弹孔104,两个弹孔中心的连线即为子弹射击轨迹线105。子弹射击轨迹线105的形成如图1所示。
然而在致伤动物体内组织时,因组织在动物体内不可见,必须通过辅助设备,使其相对位置间接显现出来,方可实现精准致伤。
实验动物体内组织致伤实验通常利用超声、X线等影像设备进行组织的显像,并在实验动物体表描绘横向和纵向交叉切迹线106,来标记弹着点和子弹射击轨迹走向,如图2所示。射击致伤时子弹轨迹线与实验动物体表之间的夹角,即子弹相对于体表的入射角度,需要依靠经验测算和调整,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因此以交叉切迹线标记的致伤成功率仅在10%~20%之间,难以建立可重复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致伤模型。
经分析,上述定位误差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
(1)按照交叉切迹线的标记方法,难以精确确定子弹入射角度。
实验动物体内拟致伤组织距离表皮有一定距离,即使能够保证子弹弹着点在实验动物体表有良好的重复性,随入射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入射角度的偏差必然造成子弹轨迹越来越偏离拟致伤组织。例如在100mm致伤深度时,10°的入射角度的偏差将会造成子弹偏离预期轨迹17mm,若致伤动脉血管107等微小组织(直径仅为5-10mm),子弹将偏离拟致伤组织,从而造成实验失败。
(2)动物体表为柔软组织,体位调整将影响切迹线标记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动物致伤时,多采用捆绑动物四肢悬吊方式固定,以便于致伤组织充分暴露。切记线标记完成后,在进行定位调节时,实验动物体位会发生变化,实验动物表皮和体内组织会随受力改变而产生形变,从而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致使拟致伤组织偏离切迹线标记位置,即使定位前切迹线位置标记准确,也会因定位调节而产生偏离,难以建立可重复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致伤模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精确确定子弹入射角度,并可通过激光定位装置,确保子弹对实验动物的致伤定位精准,不会因为入射角度的偏差会造成子弹偏离预期轨迹,即使是致伤组织为动脉血管等微小组织,子弹也不会偏离,从而可以保证实验成功的超声引导下的动物体内血管可视化定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3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宜东北日照角度的低能耗温室
- 下一篇:一种挡鼠捕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