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B群链球菌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1765.4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1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霞;张婷婷;张娟丽;于婷;李海剑;栗铭谏;刘勇;高鸣;褚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点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02;C12M1/00;C12R1/4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张东明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球菌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群链球菌培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微流控芯片,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底部设有温控板,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板,中层和上层,所述中层上设有的贯穿通孔与底板形成培养池,培养池内设有B群链球菌培养基,所述上层内部设有与培养池连通的进样通道,所述进样通道与进样口连通,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扣板和卡槽,所述扣板一端与装置本体铰接,另一端可卡入卡槽内部形成培养舱,所述扣板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在扣板关闭时压在相邻的培养池之间。本实用新型可实现B群链球菌的培养和鉴定,试样消耗少,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同时可避免培养池中物质的相互干扰,装置小巧,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群链球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无乳链球菌(B群)正常寄居于妇女阴道和人体肠道,带菌率可达30%左右,此菌可引起新生儿早期爆发性败血症和晚期发病的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约15%。成人B群链球菌感染包括菌血症、心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可见细菌感染可以引发多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经常引发危重病情,因而需要及时诊治。
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是将病人体液标本涂布在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增菌,继而挑选优势细菌培养鉴定并且进行药敏实验。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样品消耗量大和检测时间长,经常无法有效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此外,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大多依赖于众多的大型专业化设备,限制了该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的推广。因此,应发展简便、快速和便携式细菌鉴定平台,以满足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微流控芯片具有结构设计灵活的特点,便于在微小尺寸下实现集成式和高通量分析,这一优势使其非常适合于高通量细菌的培养和鉴定。因此,本发明在微流控的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群链球菌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群链球菌培养装置,能够实现对B群链球菌的培养和鉴定,试样消耗量少,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同时可避免培养池中物质的相互干扰,装置小巧,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B群链球菌培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微流控芯片,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微流控芯片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底部设有温控板,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板,中层和上层,所述中层上设有的贯穿通孔与底板形成培养池,培养池内设有B群链球菌培养基,所述上层内部设有与培养池连通的进样通道,所述进样通道与进样口连通,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检测装置,微流控芯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试样量,并提高了测试通量,灵敏度和测试时间得以缩短,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扣板和卡槽,所述扣板一端与装置本体铰接,另一端可卡入卡槽内部形成培养舱,所述扣板上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在扣板关闭时压在相邻的培养池之间,所述微流控芯片和温控板均置于该培养舱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使用时,通过微量注射器向微流控芯片上的进样口内缓慢注入B群链球菌悬液,细菌悬液流经第一进样通道和第二进样通道并顺序充满所有的培养池,进样完成后将微流控芯片放在定位槽内,芯片即置于温控板上,将扣板与装置本体上的卡槽卡接固定,此时扣板上的压块正好压在相邻的培养池之间,将相邻的培养池隔开,起到微阀作用限制了培养池间的相互干扰,温控板为B群链球菌的生长提供合适的温度,培养池内的B群链球菌培养基为细菌生长提供养分,使用人员监测培养池内颜色的变化即可实现B群链球菌的监测。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培养池内加入多种培养基,同时实现多种细菌的培养与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点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点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17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方舱用三插锁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