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1763.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袁淑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37 | 分类号: | A61F5/37;A61G7/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重症 监护 防护 装置 | ||
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防护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床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前后方向的固定壳,两个固定壳内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旋转轴,两个旋转轴上分别设有连接绳,两根连接绳的自由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固定壳外端面且设有腕套;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经常要为患儿进行诊断、治疗与护理,由于患儿心理发育不成熟,活泼好动,为保证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通常使用约束带对患儿的肢体进行固定,现有约束带一端固定在患儿肢体上,另一端系在床体上,这种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固定和保护作用,但是约束带的长度不易掌握,长度过长起不到固定效果,长度过短易增加患儿的不适感,且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不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防护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床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前后方向的固定壳,两个固定壳内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旋转轴,两个旋转轴上分别设有连接绳,两根连接绳的自由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固定壳外端面且设有腕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患儿的需要调节连接绳的长度并有效约束患儿手臂的活动空间,避免其自伤、拔出针头、触碰身体创伤面等意外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床体1,床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下侧且前后方向的固定壳2,两个固定壳2内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旋转轴3,两个旋转轴3上分别设有连接绳4,两根连接绳4的自由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固定壳2外端面且设有腕套5。
为了使旋转轴3转动,所述的两个旋转轴3前侧分别同轴设有蜗轮6,两个固定壳2内分别转动连接有与其对应侧的蜗轮6啮合的蜗杆7,两个蜗杆7外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固定壳2且设有手轮8。
为了防止连接绳4与蜗轮6接触,所述的两个旋转轴3上分别同轴设有位于连接绳4与蜗轮6之间的挡板9。
为了增加连接绳4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床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固定壳2上方且左右方向的固定块10,两个固定块10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通槽11,两个通槽11内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滑轮12,两根连接绳4分别从其对应侧的通槽11内伸出,两根连接绳4分别位于其对应侧的滑轮12外侧且可与滑轮12外表面接触。
为了便于固定腕套5,所述的两个腕套5外表面分别设有固定带13,两个固定带13的相对面分别设有魔术子贴14,两个固定带13的相背面分别设有魔术母贴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17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发电用蓄电池防护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泌尿外科标本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