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膜-油水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0831.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6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任宏洋;周珊宇;郑旭;文天祥;陈丽;李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水 分离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膜‑油水分离设备,主要包括分离器壳体、溢油口、入水口、出水口、亲水膜和疏水膜组成。含油污水从入水口进入,壳体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含油污水以壳体中心轴为旋转轴,沿着壳体壁面流动形成旋流。由于油与水密度不同,因此油与水绕中心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也不同,从而将污水中的油与水分离。油主要聚集在中心轴附近,通过疏水膜进一步分离后,从壳体上端溢油口处溢出。而水则通过壳体中部安装的亲水膜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水从壳体下端出水口流出。中部亲水膜为圆锥形,可以帮助膜表面的小油滴聚集成为大油滴,利于油与水分离。该膜‑油水分离设备相较于普通的分离装置,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和创新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中膜分离技术与旋流分离器。
背景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在开采和提炼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含油污水,这些污水如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污水中的油与水可通过分离处理以后可以进一步使用,达到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资源的目的。
对于含油污水的分离,主要存在化学法、物理分离法、微生物分解法和膜分离技术。单一的分离技术,例如化学法、微生物分解法和膜分离技术存在着分离成本过高或者分离周期较长的问题,而物理分离法分离效率普遍偏低。因此,为节约分离成本、提高分离效率,新型的结合了多种分离技术的分离设备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的油水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膜-油水分离设备,包括分离器壳体(6),分离器壳体上端有两个入水口(2)与泵相连通;上端中心位置有溢油口(1),便于分离后的油溢出;壳体中部为漏斗形,便于污水形成旋流;下端为圆管形状的出水口(7),便于分离后的污水流出。
进一步的,前述的膜-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壳体(6)中部安装有圆锥形状的亲水膜(5),含油污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通过而油分子被阻隔,并且锥形的设计帮助小分子油聚集为大分子油。
进一步的,前述的膜-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壳体(6)顶端与亲水膜(5)之间安装有一级疏水膜(4),一级疏水膜(4)为圆台形,上端与分离器壳体(6) 相连接,下端与亲水膜(5)相连接,且斜率与分离器壳体(6)相同,对含油污水进行一次过滤。
进一步的,前述的膜-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壳体(6)顶端安装有二级疏水膜(3),二级疏水膜(3)为漏斗形,其斜率与一级疏水膜(4)相同,对含油污水进行二次过滤。
进一步的,前述的膜-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壳体(6)顶端中心位置安装有溢油口(1),溢油口(1)被壳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分为圆柱状的三级疏水膜,对含油污水进行第三次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含油污水从入水口进入时,有一定的初速度,会形成旋流,由于油水密度差,污水中的油与水会分离开来,而一级疏水膜、二级疏水膜、三级疏水膜和亲水膜对油与水进行过滤,提高油水分离效率,使得污水分离效率超过了9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膜-油水分离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膜-油水分离设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分离器壳体上端有两个入水口(2)与泵相连通;上端中心位置有溢油口(1),便于分离后的油溢出;壳体中部为漏斗形,便于污水形成旋流;下端为圆管形状的出水口(7),便于分离后的污水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08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折弯机六轴后挡料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