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空气对流原理的智能控制柜凝露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90268.2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陈培峰;张连垚;苗长青;尹国慧;张世龙;蔡俊鹏;赵广方;任宝森;刘键铭;张博琳;刘腾;王磊;汪际洲;李守金;于强;解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H02B1/28;H02B1/56 |
| 代理公司: | 37108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彪;曲洋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孔 前侧面 凝露 空气对流原理 处理装置 后侧面 柜体 立板 智能控制柜 电器元件 有效流动 有效预防 置放平台 控制柜 上底面 下底面 右侧面 左侧面 风扇 加装 转轴 体内 | ||
1.一种基于空气对流原理的智能控制柜凝露处理装置,包括柜体(1)和内部的凝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包括上底面(2)、下底面(3)、左侧面(4)、右侧面(5)、后侧面(6)和前侧面(7),其中前侧面(7)通过转轴与右侧面(5)相连,下底面(3)上并排设有两条立板(8),两条立板(8)上固定安装电器元件置放平台(9),后侧面(6)的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10),前侧面(7)的下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1),对应于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的位置,在后侧面(6)的外壁以及前侧面(7)的外壁上均安装有百叶窗(12),在所述相对的左侧面(4)和右侧面(5)内壁的上部均设置第一折边(13),左侧面(4)和右侧面(5)内壁的下部均设置第二折边(14),在所述后侧面(6)上安装有第一硅藻土吸水板(15),两个第一折边(13)的顶部与上底面(2)之间安装有第二硅藻土吸水板(16),同侧面上的第一折边(13)和第二折边(14)之间安装有第三硅藻土吸水板(17),两个第二折边(14)的底部与下底面(3)之间安装有三块第四硅藻土吸水板(18),所述前侧面(7)的内壁上安装有插槽(19),插槽(19)内安装第五硅藻土吸水板(20),所述第一硅藻土吸水板(15)上端两角位置处均开设第一折边避让槽(24),下端两角位置处均开设第二折边避让槽(25),在第一硅藻土吸水板(15)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避让槽(26)和两条立板避让槽(27),所述第五硅藻土吸水板(20)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避让槽(30),所述凝露处理装置包括湿度传感器(21)、控制器(22)和风扇(23),其中湿度传感器(21)和控制器(22)位于电器元件置放平台(9)上,风扇(23)安装在第一通孔(10)的内侧位置处,所述风扇(23)和湿度传感器(21)均经由控制线路接入控制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对流原理的智能控制柜凝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硅藻土吸水板(17)接近后侧面(6)一端的上部设有第一插块(28),第一插块(28)和第一折边(13)与第一折边避让槽(24)相配合,第三硅藻土吸水板(17)接近后侧面(6)一端的下部设有第二插块(29),第二插块(29)和第二折边(14)与第二折边避让槽(2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对流原理的智能控制柜凝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立板(8)的两侧位置处均设有限位压板(31),三块第四硅藻土吸水板(18)均位于限位压板(31)与下底面(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空气对流原理的智能控制柜凝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12)通过可拆卸螺栓安装在柜体(1)上,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内均安装有海绵滤芯(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02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网柜恒温除湿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无功补偿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