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9246.4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2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乔丰年;马正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丰年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A01G9/18;F24H3/08;F24H9/18;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牟应龙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室 温度 二氧化碳 浓度 调节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涉及温室环境调节设备相关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以及使用成本过高等技术问题。该设备包括燃烧装置、换热器和过滤装置,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和燃烧炉,在燃烧炉外壁和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燃烧炉与排烟管道连通,换热器连接在排烟管道上,排烟管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排烟管道内的烟能够通过第一出口或第二出口排出,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一过滤装置,和,在气流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过滤装置上游侧的第二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对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整,以利于作物光合作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环境调节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作物的光合作用是在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大棚蔬菜实行二氧化碳施肥后,必须相应的提高室内的温度和光照。在寒冷的季节,为了保持温室大棚内有一定的温度,通常大棚都是封闭的,这样势必造成温室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使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光合作用非常缓慢,甚至会停止光合作用。而通过通风的方式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又会对棚内温度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是促进和保障作物生长发育,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和必要手段。而在我国二氧化碳气肥増施技术推广应用已有十余年了,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二氧化碳气肥问题,国内外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大多存在设备造价昂贵、气体制造工艺复杂或者气体制造成本较高。例如常用的是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发生器靠电解方式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中必须用电和水,并需要随时添化工原料,使用繁琐且购买和使用成本都很高,这是我国广大农民种植户很难承受的。或者,还有一些实用燃气作为燃料,这样就需要铺设燃气管道,一方面使设备整体结构更复杂,另外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二氧化碳气肥増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以及使用成本过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备,包括燃烧装置、换热器和过滤装置,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和燃烧炉,所述燃烧炉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燃烧炉外壁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和供热气流出的热风口,
所述燃烧炉与排烟管道连通,固体燃料在所述燃烧炉内燃烧产生的烟经所述排烟管道排出,所述换热器连接在所述排烟管道上,所述排烟管道内的烟流经所述换热器进行降温后再排出,
所述排烟管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排烟管道内的烟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口或所述第二出口排出,
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排烟管道上,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的第一过滤装置,和,在气流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游侧的第二过滤装置。
优选地,在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游侧。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热风口处;
和/或,
所述排烟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风机,在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游侧。
优选地,所述排烟管道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出口开闭的第一控制阀,和,
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出口开闭的第二控制阀,
所述第一控制阀在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上游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丰年,未经乔丰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9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