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管及其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86802.2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何贤;方旭东;刘伟;王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9/00;F28D7/16;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赵洁修 |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及其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及其换热器,所述换热管包括进液段与出液段,所述出液段与所述进液段连接,所述进液段的管壁厚度大于出液段的管壁厚度。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使换热管进液段的壁厚相较于出液段更厚,使得换热管与分液管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且由于进液段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壁厚的增加对换热管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在对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热管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节省了材料的使用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使换热器整机重量得到控制,有利于安装以及运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管及其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翅片换热器通过换热管与空气进行换热,具体而言,热液/冷液通过进管进入进管分配管中,分配管连接了多根换热管,热液/冷液进入换热管中,利用翅片进行热交换,而后换热管汇总至出管分配管,并从出管流出冷液/热液,完成热交换工作。
但一般的换热器体积较大,具有一定的重量,且工作环境复杂,经常出现剧烈震动的情况,故容易对进液分配管以及出液分配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处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换热效率较高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进液段与出液段,所述出液段与所述进液段连接,所述进液段的管壁厚度大于出液段的管壁厚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使换热管进液段的壁厚相较于出液段更厚,使得换热管与分液管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且由于进液段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壁厚的增加对换热管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在对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换热管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节省了材料的使用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使换热器整机重量得到控制,有利于安装以及运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段的壁厚是出液段壁厚的1.5-2倍。如此设置,使得保证进液段连接效果提高的同时,有效降低出液段的材料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段的外径等于出液段的外径,使换热管整体较为规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段的内径等于出液段的内径,有利于换热管内液体的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段与出液段之间通过缩口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换热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液管、分液管,所述进液段连接所述分液管,所述出液段连接所述集液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框架,所述换热管均安装于所述框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一端板、第二侧板、第二端板,所述侧板与端板首尾相接交替排布设置,所述分液管与集液管均设置于第一端板的外侧,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分液管或集液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分液管与集液管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换热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的局部放大图,为集液管、分液管与换热管的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6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窗户组装结构
- 下一篇:纽扣电极接头自动化焊锡生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