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卫生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6165.9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7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家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家驹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红信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生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物夹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卫生筷;包括用于佩戴在相邻手指上的多个可套筷体;所述可套筷体包括套体和筷体;所述套体内侧设有用于套接筷体的空腔;所述套体内侧用于佩戴在手指端部外侧;所述空腔设置在套体内壁的靠近手指弯曲方向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卫生筷具有使用方便、灵活夹持食物的特点,避免了传统使用筷子的方式容易通过筷子传播疾病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筷。
背景技术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
生活中,大部分家庭筷子是混用的,而且清洗筷子的方法不正确。若长期使用这样的筷子,容易染上消化道疾病,如肝炎、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一次性筷子时间长了会滋生各种霉菌,如果长期使用霉变的一次性筷子,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与一次性筷子相比,家用筷子更容易变质。家用筷子使用频率高,且长期用水洗涤,导致筷子含水量特别高,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如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长期将筷子摆放在橱柜内,可以让筷子变质的几率提高5倍以上,一般筷子使用半年就应更换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卫生筷,包括用于佩戴在相邻手指上的多个可套筷体;所述可套筷体包括套体和筷体;所述套体内侧设有用于套接筷体的空腔;所述套体内侧用于佩戴在手指端部外侧;所述空腔设置在套体内壁的靠近手指弯曲方向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套体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包括长条形布料;所述空腔设置在靠近长条形布料的长边的一侧上;所述长条形布料的一侧与长条形布料的另一侧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尼龙搭扣或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筷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筷体的夹持端表面镀有银层。
进一步的,所述可套筷体的数量为4个,每个可套筷体的套体分别与人的左手或右手的四根手指一一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卫生筷通过佩戴在相邻手指上的多个可套筷体;实现了通过不同的筷体夹取不同的食物的目的,做到了对食物的分类夹取;本实用新型的套体可以将筷体稳定的固定在手指的端部,通过手指关节的活动控制筷体的活动,从而使各个手指上的筷体更加的灵活;本发明的筷体采用表面镀银的筷体,从而增强筷体的抗菌作用,便于清洗,同时又起到了耐腐蚀的作用。从而,本实用新型具备使用方便、灵活夹持食物、安全抗菌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4和5的套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拇指套体;2-食指套体;3-中指套体;4-无名指套体; 5-长条形布料;6-拇指筷体;7-食指筷体;8-中指筷体;9-无名指筷体;10-空腔;11-子扣;12-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家驹,未经吴家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6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数控机械的自动伸缩刀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板自动钢印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