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84082.6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4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洪家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富亿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16 | 分类号: | F16F15/16;F16F15/121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冼俊鹏 |
| 地址: | 4414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系扭振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包括减震柱、曲轴前轴和减震杆,减震柱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一侧的内壁固定设有滑块,滑块的一端通过滑槽与曲轴前轴的外壁滑动连接,曲轴前轴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与减震杆一侧的外壁卡合连接,减震杆一侧的中部与活塞杆的一端穿插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一侧的中部螺纹连接,活塞的一侧均匀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减震柱和减震杆相对压缩时,活塞和液压阀一起向减震柱内移动,油将液压阀顶开,进而从活塞上的第二通孔中流到减震杆内部,对曲轴前轴起到双向阻尼减震作用,从而延长轴系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曲轴轴系在旋转方向发生的振动称为扭转振动,如果轴系中传递扭矩不是恒定,而是存在一个交变力矩,这个交变力矩叠加在恒定力矩上,也会引起轴系扭振,这种类型的扭振是经典的强迫振荡,内燃机组运行也是如此。
内燃机运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将使扭转振动受到巨大的动态放大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轴系中所受到的扭转应力,以致轴系发生各种事故,以致断裂,从而降低轴系使用寿命;现有的扭振控制装置内的油体在轴系扭振时容易漏出,使扭振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从而降低扭振控制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扭振使轴系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包括减震柱、曲轴前轴和减震杆,所述减震柱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一侧的内壁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通过滑槽与曲轴前轴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曲轴前轴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减震杆一侧的外壁卡合连接,所述减震杆一侧的中部与活塞杆的一端穿插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一侧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活塞的一侧均匀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活塞外壁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液压阀的一端接触连接,且两个液压阀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通孔的外部,所述减震杆的另一侧开设有储油槽,所述减震杆另一侧的外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且若干第一通孔的一端与储油槽的内部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内部固定设有若干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杆的一侧固定设有油封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杆外壁的一侧套设有固定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杆外壁的中部套设有导向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和导向环之间固定设有密封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轴系扭振控制装置,减震柱和减震杆相对压缩时,活塞和液压阀一起向减震柱内移动,油将液压阀顶开,进而从活塞上的第二通孔中流到减震杆内部,对曲轴前轴起到双向阻尼减震作用,从而延长轴系的使用寿命;在减震杆的外壁套设有固定环和导向环,而固定环与导向环之间固定设有密封环,且减震杆的一侧固定设有油封块,使得装置内的油体不易漏出,延长此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此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减震柱;2、曲轴前轴;3、滑槽;4、凹槽;5、减震杆;6、活塞;7、活塞杆;8、滑块;9、固定环;10、导向环;11、密封环;12、储油槽;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液压阀;16、卡槽;17、缓冲板;18、弹簧;19、油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富亿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富亿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4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