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机成型表面温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82614.2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5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弋英民;杨海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机 成型 表面温度 检测 装置 | ||
一种3D打印机成型表面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有激光3D增材制造平台,激光3D增材制造平台上方设有STM32数据采集通讯系统;STM32数据采集通讯系统通过TTL电路串行通信线与树莓派平台相连;树莓派平台通过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线与液晶显示屏相连;可对正在加工的成型制品的表面温度实时检测,采用红外成像仪检测成型制品的表面温度,利用树莓派通过液晶显示屏进行显示;作为外加的检测装置,本装置在温度检测过程中具有完全不影响原激光3D打印机正常工作的特点;具有实时性好、体积小、易对接、容易操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成型表面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逐层堆积的材料叠加增材制造技术在我过国防、航天、航空、商业等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增材制造技术也称为3D打印技术,作为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增材制造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增材制造技术在设备、工艺和材料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型速度快、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而金属增材制造作为3D打印体系中最前沿和最有潜力的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分为两种工艺,粉末激光烧结成型技术、粉末热熔敷成型技术。其核心都是通过激光产生的高温将金属粉末熔化,经过冷凝实现的逐层堆积的材料叠加增材制造技术。因此,温度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对成型制品成型精度会产生影响,并会影响原料性能、制品收缩率以及翘曲率,进而影响工件精度,若温度偏差较大,还有造成工件沙眼、粗糙降低成品率,甚至导致工件的强度降低、断裂等事故。而现有的温度检测装置多是基于温度传感器的单点温度检测,或者采用在线采集离线测量的温度检测方法,因此对成型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检测是如今3D打印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 打印机成型表面温度检测装置,可以在工件成型过程中实时检测工件表面的温度梯度变化。由于温度的检测存在大滞后的特点,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具有较大的滞后性,且温度传感器只能对单点进行检测,随着激光增材制造成型的发展,激光成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本装置采用热成像原理,进行温度检测。
作为3D打印机的激光成型系统外加的表面温度检测装置,需要在不影响原激光3D打印机的工作过程的情况下进行表面温度检测,因此本专利采用3代树莓派作为开发平台,由于树莓派体积小、处理能力强,拥有USB接口、以太网以及HDMI接口,可以接入丰富的外部设备。因此,温度检测过程可以与工件加工过程相分离,互不干扰,但可以实时检测工件表面的温度。本装置在温度检测过程中具有完全不影响原激光3D打印机正常工作的特点。本检测装置具有实时性好、体积小、易对接、容易操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机成型表面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有激光3D增材制造平台,激光3D增材制造平台上方设有STM32数据采集通讯系统;STM32数据采集通讯系统通过TTL电路串行通信线与树莓派平台相连;树莓派平台通过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线与液晶显示屏相连。
所述的STM32数据采集通讯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阵列传感器以及集成;红外传感器阵列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LX90640的传感器。
所述的激光3D增材制造平台用于放置增材制造工件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图像采集系统,利用高分辨率红外传感器阵列MLX90640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通过I2C通信,利用STM32单片机进行对MLX90640进行数据采集控制与数据通信,通过TTL电平与树莓派进行串行通信,在树莓派中实现接收STM32采集到的MLX90640 图像;所以具有实时采集加工工件的表面热力图像、形成模块化、易对接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2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墩边跨配重结构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装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