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0609.8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3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谢秋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5102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管 吸氧 气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包括带气囊的外套管和可取出清洗的内套管,内套管管身的外侧壁具有长条形的凹槽,部分凹槽沿管身长度方向延伸形成若干条输氧通道,部分凹槽位于相邻两输氧通道之间形成若干条连通相邻两输氧通道的过渡通道,内套管置入气管外套管内,此时凹槽与外套管的内壁共同组成管道结构。多条输氧通道方便在缺氧情况下高流量给氧到气管的深部;内套管管身整体与外套管固定,相应地气管套管固定更加稳定。此实用新型用于气管切开建立的人工气道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管切开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
背景技术
有一些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辅助供氧。现有的气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两部分,外套管通过气囊固定于患者的气管内,内套管置于外套管内,内套管可以供吸氧的,需要通过吸氧管插入内套管实现辅助供氧。气管套管的结构可参照很多现有技术,由于不涉及本方案的改进点,这里不再赘述。
现有的气管套管样式繁多,但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急救时高流量直接给氧到气管的问题。往往只能将内套管(吸氧管)较深地插入,不过这种方式不易固定,影响佩戴,而且需要胶布粘贴在外套管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固定方便、供氧稳定、不易被痰液堵塞的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包括内套管管身,内套管管身的外侧壁具有凹槽,内套管管身的上部分的侧壁为光顺面,光顺面的下端端面定为起始部;部分凹槽沿内套管管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若干条输氧通道,各条输氧通道的上端以起始部为起点,各条输氧通道的下端达到并且平齐内套管管身的下端面;部分凹槽位于相邻两输氧通道之间,形成至少一条连通相邻两输氧通道的过渡通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输氧通道设置四条。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一条过渡通道位于起始部,且同时连通多条输氧通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过渡通道设置多条,各条过渡通道与处在起始部的过渡通道平行,过渡通道均匀地分布在内套管管身的不同长度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条过渡通道和输氧通道均设有针孔,使过渡通道和输氧通道与内套管管身的内部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外套管,内套管管身置于外套管之内,使输氧通道与外套管的内壁组成管道结构,外套管的外壁设有供氧接头,供氧接头连通其中一条过渡通道或输氧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改变了现有的输氧方式,利用内套管管身和外套管内壁共同形成管道结构,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中输氧管直接输氧。在此基础上,多条输氧通道方便在缺氧情况下高流量给氧到气管的深部,针孔的设计仍然会允许氧气进入内套管的轴心处进行供氧,整个可吸氧气管套管供氧量大。
内套管管身整体与外套管固定,同时解决供氧接头问题,在佩戴人工鼻、气管封堵时都能够给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内套管的示意图;
图2是外套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内套管的可吸氧气管套管,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产品的长度和大小都可以调整。可吸氧气管套管包括带气囊3的外套管2和可取出清洗的内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0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清理的玻璃幕墙
- 下一篇:一种用于润滑油生产的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