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0289.6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詹杰;陈红霞;朱乐英;潘锐焕;许钦玲;詹乐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M37/00;A61N2/08;A61P29/00;A61P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龚元元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风 后肩痛 穴位 | ||
1.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1),所述底层(1)上设有发热层(2),所述发热层(2)上方设有用于放置治疗中风后肩痛药物的药膏层(3),所述的药膏层(3)上方设有隔离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1)和发热层(2)之间还设有压敏胶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膏层(3)包括防渗膜(31),所述的防渗膜(31)上设有药物混合层(32),药物混合层(32)采用蜂蜜调制的中药粉及远红外陶瓷粉,所述防渗膜(31)中间设有王不留行籽(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膏层(3)包括防渗膜(31),所述的防渗膜(31)上设有药物混合层(32),药物混合层(32)采用蜂蜜调制的中药粉及远红外陶瓷粉,所述防渗膜(31)中间设有永磁片(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1)的材质为无纺布或弹力布或洗涤布或化纤布;所述的发热层(2)内含发热铁粉;所述的隔离层(4)为离型纸或PET离型膜。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膜(31)为珠光防渗膜或者海绵防渗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02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水杯
- 下一篇:一种妇科检查用的刮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