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9934.2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2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张帆;贺建文;陈云云;刘俊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9/12 | 分类号: | B63B19/12;B63B19/14;B63B35/14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6 | 代理人: | 江亮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便于 人员 进入 淡水 渔船 | ||
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主要解决现在的鱿钓渔船的淡水舱的入口设于船体内,进入时比较麻烦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机构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支座(41),所述支座内设有用于进出所述淡水舱的人孔(42),所述支座上设有可开合的人孔盖(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其人孔设于甲板上,便于进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鱿钓渔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
背景技术
鱿鱼属于海洋头足类动物。据世界权威渔业专家分析,全球海洋中头足类资源的总储量为5000万吨至1亿吨,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捕捞量约360万吨,其中70%左右是鱿鱼。鱿鱼为一年生鱼类,捕捞量过低是一种浪费,捕捞量过大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断裂,需要适度适量。
所谓“鱿鱼钓”,就是利用鱿鱼的趋光性,将附有塑料发光体的鱼钩放进海里,鱿鱼缠住鱼钩无法脱身。深海钓鱿鱼,用灯光而不用鱼饵,颇有“姜太公钓鱼”的意味。
目前的鱿钓渔船上设有淡水舱,该淡水舱的入口设于船体内,进入时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主要解决现在的鱿钓渔船的淡水舱的入口设于船体内,进入时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甲板和淡水舱,所述甲板上设有用于进入所述淡水舱的人孔机构,所述人孔机构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支座,所述支座内设有用于进出所述淡水舱的人孔,所述支座上设有可开合的人孔盖。
还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有铰接的连杆,所述支座上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转轴,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所述人孔盖并在转动时带动所述人孔盖转动。
所述连杆一端设有套孔,所述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套孔内,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用于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杆连接于一起。
还包括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拉杆,所述人孔盖上设有螺纹杆,所述拉杆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孔。
所述人孔的直径为50cm~80cm。
所述人孔内壁设有楼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其人孔设于甲板上,便于进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包括甲板3和淡水舱2,所述甲板上设有用于进入所述淡水舱的人孔机构4,所述人孔机构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支座41,所述支座内设有用于进出所述淡水舱的人孔42,所述支座上设有可开合的人孔盖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其人孔设于甲板上,便于进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还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气缸51,所述气缸包括驱动杆52,所述驱动杆上设有铰接的连杆55,所述支座上设有耳座53,所述耳座上设有转轴54,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所述人孔盖并在转动时带动所述人孔盖转动。进一步的,通过气缸收缩,拉动拉杆转动,拉杆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沿自身轴线转动,并由转轴带动连接于转轴周向壁上的人孔盖转动,通过气缸带动,比较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99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雨速冻间的鱿钓渔船
- 下一篇:回收机器人的支撑装置及回收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