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用裂解C9生产用稳定塔回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79840.5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5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 发明(设计)人: | 俞小义;陶洋洋;陈洁;章勇;张陈全;徐源;程露露;李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同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 |
| 代理公司: | 34134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婉萍;平静 |
| 地址: | 2382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塔 本实用新型 水罐 排水口 回流装置 出料口 工业用 回流泵 回流罐 进液口 裂解 产品生产技术 排水管 分离效果 含硫废水 循环管道 直接排放 出料管 进水口 加氢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用裂解C9生产用稳定塔回流装置,属于加氢C9产品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裂解C9生产用稳定塔回流装置,包括稳定塔回流罐和切水罐,稳定塔回流罐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排水口,其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稳定塔回流泵的进液口相连,其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切水罐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切水罐底部设有排水口,其顶部通过循环管道与稳定塔回流泵的进液口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既可以提高稳定塔回流罐中油与水的分离效果,同时又能避免含硫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氢C9产品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业用裂解C9生产用稳定塔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碳九是指催化重整和裂解制乙烯副产的含九个碳原子的芳烃馏分,其在裂解乙烯中的副产物含量达到10~15wt%。同时,碳九的组成组分复杂,主要组分包括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均三甲苯、偏三甲苯、邻三甲苯及茚,且各组分的沸点相近,难以进行一一分离。碳九芳烃馏分可直接用于热聚制碳九油品,或者作为燃料利用。在将碳九芳烃馏分用于制备碳九油品过程中,由于碳九芳烃馏分的组分复杂,且不饱和组分多,用于制备碳九油品过程中容易形成胶质物,并且容易产生刺激气味。因此,需要通过对得到的碳九原料进行加氢精制,以改善碳九原料的品质,提高其利用率。
现有的碳九加氢精制通常采用两段加氢工艺,其中,第一段加氢是在较缓和条件下,进行液相反应,其加氢目的主要是使二烯烃转化为单烯烃,烯基芳烃转化为烷基芳烃;第二段加氢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气相反应,其加氢目的主要是使单烯烃转化为饱和烃,硫化物转化为H2S,而经第二段加氢处理后的产物需要进入稳定塔以脱除所得加氢产物中的H2S和水。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20182382.1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裂解汽油全馏分加氢装置,该全馏分加氢装置包括:a)一段加氢反应器R-750系统;b)脱碳五塔C-710系统;c)脱碳九塔C-720系统;d)二段加氢反应器R-760系统;e)稳定塔C-770系统。其中,二段加氢分离罐D-760的液相经稳定塔进出料换热器E-776预热后,送入稳定塔C-770的中部,稳定塔C-770塔顶气相经稳定塔塔顶冷凝器E-770冷凝后,送入稳定塔回流罐D-770,稳定塔回流罐D-770的液相经稳定塔回流泵P-770送回稳定塔C-770塔顶。
与稳定塔对应的稳定塔回流罐中含有少量的水与硫化氢,硫化氢溶解在水中会形成含硫废水。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稳定塔回流罐中的含硫废水直接从稳定塔回流罐底部排至废液桶里再输送走,一方面由于稳定塔回流罐通常为卧式罐,会导致无法将含硫废水全部脱除,水重新返回至稳定塔,从而造成稳定塔出现波动,甚至在水快脱除完全时有油一起出来,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含硫废水直接排放,暴露在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夏天温度较高时气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工业用裂解C9生产时,稳定塔回流罐中含硫废水通常直接由罐底排放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业用裂解C9生产用稳定塔回流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既可以提高稳定塔回流罐中油与水的分离效果,同时又能避免含硫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裂解C9生产用稳定塔回流装置,包括稳定塔回流罐和切水罐,稳定塔回流罐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排水口,其出料口通过出料管与稳定塔回流泵的进液口相连,其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切水罐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切水罐底部设有排水口,其顶部通过循环管道与稳定塔回流泵的进液口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切水罐底部的排水口通过管道与污水处理站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切水罐位于稳定塔回流罐的下方,且其进水口位于切水罐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同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同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9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