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感应式RFID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78255.3 | 申请日: | 201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4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安普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陈夏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感应 rfid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自动感应式RFID充电桩,通过在传统的充电桩本体下方设置有机械手臂,使得机械手臂可以代替人为操作,自动对准充电插座进行充电,在机械臂自动化过程中,通过采用三轴机械臂实现机械臂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运动,通过在充电枪匹配的充电插座上设置有用红外光束发生器,在机械手腔室内的后壁上设置有光敏检测单元,通过光敏检测单元的可以检测到充电插座的纵横坐标,定位坐标后通过控制机械壁进行对准,实施时,在充电桩前方规划车位停车区域,当车辆停靠在预设的车位上后,通过充电桩本体内设置的用于设别车辆类型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识别车辆型号,开启充电桩系统,进行识别充电,全程不需要人为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感应式RFID充电桩。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很高的能源消耗产业,随着汽车拥有量持续攀升,能源消耗、大气污染也会变得越发严重,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将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然而要实现电动车的普及推广,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支撑,也是车主能够购买电动汽车的重要参考之一。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均需要人为操作来连接电动汽车,加大了充电站建设的运营成本以及带来了较差的用户体验,不利于充电桩乃至电动汽车的普及。当然也有部分机构正在单纯的研究自动充电桩,然而对于不习惯新型自动充电装置的用户而言,传统的手动充电依旧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自动式的充电桩更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提供了一种自动感应式RFID充电桩,可以让电动汽车充电桩自动感应式充电,不需要人为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感应式RFID充电桩,包括柜式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设置有用于设别车辆类型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所述充电桩本体下方设置机械手腔室,机械手腔室前方开口,所述机械手腔室内设置有三轴机械手,所述三轴机械手的控制端连接充电枪,使得充电枪在机械手腔室前方开口处运动;与所述充电枪匹配的充电插座上设置有用红外光束发生器;所述机械手腔室内的后壁上设置有光敏检测单元,所述三轴机械手的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光敏检测单元的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红外光束发生器的驱动电路与控制电路电连接。通过在传统的的充电桩本体下方设置有机械手臂,使得机械手臂可以代替人为操作,自动对准充电插座进行充电,在机械臂自动话过程中,通过采用三轴机械臂实现机械臂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运动,通过在充电枪匹配的充电插座上设置有用红外光束发生器,在机械手腔室内的后壁上设置有光敏检测单元,通过光敏检测单元的可以检测到充电插座的纵横坐标,定位坐标后通过控制机械壁进行对准,实施时,在充电桩前方规划车位停车区域,当车辆停靠在预设的车位上后,通过充电桩本体内设置的用于设别车辆类型的RFID射频识别模块识别车辆型号,开启充电桩系统,进行识别充电,完成自动充电,全程不需要人为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充电桩本体下方还设置有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测量车辆的距离。通过测距装置测量车辆的停靠位置是否在机械臂活动范围内,当不再可活动的距离范围内时,不会启动自动充电。
进一步的,光敏检测单元是板状光敏检测板,所述光敏检测板上纵横分布有多个光敏感应元件,所述光敏检测板固定设置于机械手腔室的内壁上。通过光敏检测板进行感应红外光速,通过光敏检测板上纵横分布有多个光敏感应元件实现充电插座的坐标定位。
进一步的,光敏检测单元为条形的光敏检测条,所述光敏检测条上横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光敏感应元件;所述光敏检测条安装在光敏单元安装架上,所述光敏单元安装架位于位移装置上,所述位移装置控制光敏单元安装架做直线运动。通过条形的光敏检测条,进行移动检测,可以大大节约光敏检测元件的数量,使电路简单化,通过记录电机从起始位置到达检测位置移动距离,以及在光敏检测条上的另一方向的坐标位置,实现坐标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安普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安普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8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FID自动充电桩的充电枪
- 下一篇:一种高效废气除尘脱硫旋流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