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蓝牙的客车氢燃料电池的现场装车调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3942.6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0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敏;柯志达;李鸿海;彭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70 | 分类号: | B60L50/70;B60L58/30 |
代理公司: | 35213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2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终端 氢燃料电池 整车通讯系统 蓝牙应用 蓝牙 便携式移动终端 氢燃料电池系统 终端 近距离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实时性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采集器 调试系统 蓝牙模块 数据传输 通信连接 通讯系统 现场调试 中间环节 数据发 延时 整车 调试 装车 采集 客车 传输 保证 | ||
基于蓝牙的客车氢燃料电池的现场装车调试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通讯系统、带蓝牙模块的车载终端以及蓝牙应用终端,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整车通讯系统通信连接以将氢燃料电池数据发送给整通讯系统,车载终端为整车数据采集器,该车载终端与整车通讯系统连接以采集氢燃料电池数据,蓝牙应用终端为支持蓝牙的便携式移动终端,该蓝牙应用终端与车载终端连接以接收氢燃料电池数据。该实用新型通过蓝牙使车载终端与调试人员的便携式移动终端进行近距离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也很直接,延时少,实用性更强。减少传输中间环节,减少了数据传输时间,保证了数据传输实时性,可以满足现场调试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燃料电池控制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基于蓝牙的客车氢燃料电池的现场装车调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氢燃料客车研制和运营过程中需要现场调试,包括采集分析氢燃料电池的各种工作数据,以便掌握电池工作特性和分析故障,而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的采集方法为人工记录氢燃料电池数据的工作状况。传统的方法的缺陷是无法动态实时分析相关数据和故障、工作效率低。
申请号201711021141 .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的监控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采用氢气和氧气发电;燃料电池控制器,用于采集氢燃料电池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远程监控服务器;远程监控服务器,用于接收燃料电池控制器发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至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对数据进行处理,输出氢燃料电池的运行状态和/或故障报告。该专利发明通过燃料电池控制器采集氢燃料电池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远程监控服务器,再通过远程监控服务器发送至处理终端,达到对氢燃料电池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及时对故障分析提示、报警的目的,但存在数据接收延时、控制命令延时,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现场调试需求。
申请号 CN201410267606.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源的现场检测维护系统,包括控制操作单元、供电单元,与控制操作单元相连接的交流电转化直流电单元、检测气体单元、电子负载单元、通讯接口单元,通讯端口连接通讯接口单元,通讯端口通过通讯接口单元与控制操作单元进行数据交换,检测气体单元还连接氢燃料接口,电子负载单元还与燃料电池电源输出接口相连接,控制操作单元设有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功率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该发明能够快速的对现场的燃料电池电源进行传感器标定、气密性检测,燃料电池极化特性检测、以及燃料电池性能活化等检测维护工作,该发明所述的系统不适合整车调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蓝牙的客车氢燃料电池现场装车调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氢燃料电池监控系统存在数据接收延时、控制命令延时,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现场装车调试需求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蓝牙的客车氢燃料电池现场装车调试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通讯系统、带蓝牙模块的车载终端以及蓝牙应用终端,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所述整车通讯系统通信连接以将氢燃料电池数据发送给整通讯系统,所述车载终端为整车数据采集器,该车载终端与所述整车通讯系统连接以采集氢燃料电池数据,所述蓝牙应用终端为支持蓝牙的便携式移动终端,该蓝牙应用终端与所述车载终端连接以接收氢燃料电池数据。
优选地,所述车载终端为行车记录仪或车机。
优选地,所述蓝牙应用端为支持蓝牙的手机、电脑或IPAD。
进一步地,该实用新型的现场装车调试系统还包括传感器系统,所述传感器系统与所述整车通讯系统通信连接以将其相应数据发送给整车通讯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整车通讯系统为can总线、LIN、FlexRay、MOST或Ethernet中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3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