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泵水循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73707.9 | 申请日: | 201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3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19/00 | 分类号: | F04C19/00;F04C25/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马会强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水循环 系统 | ||
1.一种真空泵水循环系统,包括自来水供水口、储水罐、止回阀、汽水分离罐、排水收水口、真空压力变送器、油水分离池、蓄水池、抽水泵、第一冷却池、第二冷却池、第三冷却池、第四冷却池、第五冷却池、第六冷却池、第七冷却池、配电柜、投入式温度计、聚水槽、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第九电磁阀、第十电磁阀、第十一电磁阀、真空罐、真空泵、油库、第一油泵、第二油泵、排底胶管、吸油鹤管、投入式液位计、低液位开关、旋涡阻断板、手持端、自控室和供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鹤管与所述第二油泵通过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油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油库密封连接,所述排底胶管与所述真空罐进油口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八电磁阀,所述真空罐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泵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九电磁阀,所述第一油泵与所述油库通过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真空罐出气口与所述真空压力变送器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七电磁阀,所述真空压力变送器与所述真空泵进气口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六电磁阀,所述真空泵出气口与所述汽水分离罐进气口通过管道密封连接,所述汽水分离罐出气口与所述真空罐进气口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汽水分离罐与所述储水罐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储水罐出水口与所述真空泵进水口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真空泵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收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储水罐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收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并联的所述第十电磁阀和所述第十一电磁阀,所述真空泵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五电磁阀,所述真空泵、所述储水罐和所述汽水分离罐设置在所述聚水槽圈内,所述聚水槽与所述排水收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排水收水口与所述油水分离池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水分离池内部依次分为第一油水分离池、第二油水分离池和第三油水分离池,所述油水分离池出水口与所述蓄水池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旋涡阻断板和所述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上方设置有所述低液位开关,所述蓄水池上部设置有所述投入式液位计,所述抽水泵与所述第一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池与所述第二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池与所述第三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三冷却池与所述第四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四冷却池与所述第五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五冷却池与所述第六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六冷却池与所述第七冷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七冷却池内设置有所述投入式温度计和所述供水泵,所述供水泵与所述储水罐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止回阀,所述蓄水池与所述自来水供水口通过管道密封连接且该管道上密封安装有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七电磁阀、所述第八电磁阀和所述第九电磁阀均并联有手动阀;所述手持端与所述自控室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配电柜与所述自控室通过电性连接,所述真空压力变送器、所述抽水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所述第六电磁阀、所述第七电磁阀、所述第八电磁阀、所述第九电磁阀、所述第十电磁阀、所述第十一电磁阀、所述真空泵、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分别与所述配电柜通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槽的深度为5CM,宽度为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为四台并联使用,所述真空罐为两台并联使用,所述真空泵为两台并联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端为内设置有移动控制器和无线发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水循环模块设置在地下,所述第一冷却池、所述第二冷却池、所述第三冷却池、所述第四冷却池、所述第五冷却池、所述第六冷却池和所述第七冷却池的深度均为0.8-1米,所述油水分离池和所述蓄水池的深度均为1.2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370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