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用数据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3200.3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0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杰;单海龙;江博城;吴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0 | 分类号: | H01B11/10;H01B7/28;H01B7/295;H01B7/29;H01B7/00;H01B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查鑫利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数据 | ||
一种航空用数据缆,由内而外依次为缆芯、绕包层、屏蔽层、护套;绕包层与屏蔽层之间设地线;所述缆芯由四对对绞线芯组成,所述绕包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地线为两根24AWG镀银铜绞线,所述屏蔽层为铝塑复合带绕包,所述护套为聚全氟乙丙烯。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的航空用数据缆,如1553B、CAN总线等,传输速率更高,使用频率更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用于航空飞行器内部恶劣环境下的数据缆,具体为一种航空用数据缆。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普通数据缆生产技术水平很成熟,但在航空飞行器上的应用国内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航空用数据缆对环境、机械及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如耐高低温、抗冲击、耐老化、长寿命等特殊要求。所以,航空用数据缆选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与常规数据缆有很大区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用数据缆,由内而外依次为缆芯、绕包层、屏蔽层、护套;绕包层与屏蔽层之间设地线;缆芯由四对对绞线芯组成,绕包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地线为两根24AWG镀银铜绞线,屏蔽层为铝塑复合带绕包,护套为聚全氟乙丙烯。
进一步的,线芯由镀银铜绞线外绕包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组成。
进一步的,镀银铜绞线由七根芯线绞合而成,每根芯线的直径为0.2毫米。
进一步的,线芯的绝缘外径为1.04±0.05mm。
进一步的,四对线芯的颜色分别为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和白棕。
进一步的,铝塑复合带由铝和聚酰亚胺复合而成。
进一步的,护套外径不大于6.1mm。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电磁抗干扰能力,使得电缆传输更可靠,提高了电缆的耐老化、长寿命、耐腐蚀、耐霉菌、耐盐雾和高阻燃的性能,同时相比于现有的航空用数据缆,如1553B、CAN总线等,传输速率更高,使用频率更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镀银铜绞线,2、聚四氟乙烯绝缘层,3、绕包层,4、地线,5、屏蔽层,6、护套,7、缆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航空用数据缆,该数据缆包括缆芯7、绕包层3、地线4、屏蔽层5、护套6。缆芯7由四对对绞线芯组成,每对对绞线芯由镀银铜绞线1和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组成的线芯对绞而成。镀银铜绞线1外绕包聚四氟乙烯绝缘层2。镀银铜绞线1由七根芯线绞合而成,每根芯线的直径为0.2毫米。线芯的绝缘外径为1.04±0.05mm。四对线芯的颜色分别为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和白棕。绕包层3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地线4为两根24AWG镀银铜绞线,屏蔽层5为铝塑复合带绕包,护套6为聚全氟乙丙烯。铝塑复合带由铝和聚酰亚胺复合而成。缆芯7外面包裹一层聚四氟乙烯绕包层3,绕包层3外包裹一层铝塑复合带屏蔽层5。聚四氟乙烯绕包层3和铝塑复合带屏蔽层5之间设置两根接地线4,以方便电磁屏蔽较容易实现接地,大大提高了航空飞行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抗电磁干扰的能力。铝塑复合带屏蔽层5外面挤包一层聚全氟乙丙烯护套6。
护套6外径不大于6.1mm。护套6上印有产品型号和批次号信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3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提高脱硝消白效果的增压风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壁挂式配电箱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