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2385.6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0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哲;蒙涛;钟震;王文波;赵虎军;郭冰;张源;张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8D7/08;F28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垂直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厂尾气排放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包括:烟道,所述烟道呈左右贯通的管状,一端输入烟气,另一端输出降温后的烟气,用于作为烟气的通过管道;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烟道内部,包括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换热管本体,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至烟道外部,所述换热管本体在烟道内部迂回设置;肋片,所述肋片设置在换热管本体上,肋片方向与烟道轴线平行,所述肋片与换热管连接用于增加烟气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面积。本实用新型增强换热效果可采用较高的气流速度,以增强换热效果,节约布置空间,节省金属重量,减少尾部烟尘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厂尾气排放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码,原有承担我国北方大规模供热的中小型锅炉不断被拆除和改造,人们对于煤炭供热供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供热压力日渐突出。
在现有技术中热电或者火电锅炉主要是以煤为主体燃料,而煤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排烟热损失,一般占总热量的5%至12%,而排烟温度直接影响排烟热损失量,当排烟温度高于进入锅炉的空气温度时即为部分热量未被利用,不仅导致能源浪费,同时由于烟气中往往含有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排出的高温烟气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充分利用及回收烟气中的热量人们开始研发可回收烟气中的热量及有害物,环保节能的烟气换热系统,换热系统中的换热管延伸至烟道中,烟道中的烟气与换热管内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实现热量回收,但现有的烟气换热系统中的换热管通常为金属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位于换热管的上下端,不仅换热面积小,水流在换热管中运行时间短,导致换热效果差,出水温度低,且由于进、排水口分设在两端,导致烟道布设复杂,制造成本高。同时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等有毒的腐蚀性物质,因此换热管表面往往很快被腐蚀,导致换热效率下降,严重时换热管破裂失效,经常需要维修,另外由于烟气换热器往往是一次性安装在烟道内,换热管在长期使用后表面会粘黏烟气中的大量杂质,增加烟气侧阻力影响换热效果,降低换热效率,因此需定期拆解后清洗,费时费力。
国家针对燃煤火电机组出台《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的文件,对火电厂节能、减排提出明确指标和任务。在政策形势下,要求火电厂各设备都要做到精细化运行。而影响节能指标首要的关键点是煤的高效、洁净燃烧,通过气水换热器进行冷风加热、烟气换热是节能的重要技术,火力发电厂尾部烟气含尘量大,需重点保证放堵塞,提高换热效率。
传统气水换热器采用沿烟气的流向布置翅片,以烟气的流向,采用顺列布置,烟气流速较快,往往需要大面积布置才能达到很好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增强换热效果可采用较高的气流速度,以增强换热效果,节约布置空间,节省金属重量,减少尾部烟尘磨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所述气水换热器包括:
烟道,所述烟道呈左右贯通的管状,一端输入烟气,另一端输出降温后的烟气,用于作为烟气的通过管道;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烟道内部,包括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换热管本体,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至烟道外部,所述换热管本体在烟道内部迂回设置;
肋片,所述肋片设置在换热管本体上,肋片方向与烟道轴线平行,所述肋片与换热管连接用于增加烟气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面积。
在上述的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换热管本体包括有多个直管部和多个弯管部,所述直管部与烟道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弯管部设置在所述直管部端部,相邻所述直管部之间通过所述弯管部相互连通。
在上述的带有垂直肋片的气水换热器中,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直管部平行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2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连续生产的电子束辐射屏蔽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介质脱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