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0357.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8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郑雪枫;李明;郑光明;柯细勇;赵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结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50 | 分类号: | F24S10/50;F24S10/70;F24S10/95;F24S20/67;F24S25/61;F24S70/225;F24S8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一体化 屋面 太阳能 集热器 | ||
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集热器,包括表面树脂层、瓦型结构吸热板、微热管导热板、换热金属管、保温层以及屋顶钢结构。所述表面树脂层为透明平板或瓦型结构,起到透光、防雨、耐候、隔热、保温的作用;瓦型结构吸热板是在金属表面镀有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并经由模具压成所需屋面瓦型;微热管导热板为铝质薄板,与瓦型结构吸热板通过导热胶粘结;换热金属管与微热管导热板顶端粘接,传递至微热管顶端的热量快速换热导入换热金属管内的循环介质,完成太阳能热量从吸热到传导、换热的全过程。本实用新型同时具有建筑一体化安装便捷、耐老化耐极寒、无焊接不漏水、保温性能好、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屋面建材,具体是指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能源利用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太阳能因其节能、环保、可再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主要特点在于:1、把太阳能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间有机结合,取代了传统太阳能的结构所造成的对建筑外观形象的影响;2、利用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覆盖层,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3、可用于平屋顶或斜屋顶,一般对平屋顶而言用覆盖式,对斜屋顶用镶嵌式;4、太阳能热水器完全纳入建筑部品体系,成为建筑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后期物业管理。
在此基础上,本专利创新性地提出将基于微热管技术的太阳能光热应用与屋面瓦结合,让太阳能光热组件与屋面一体化设计,将太阳能设备(如热水等)与整体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微热管快速传热特性,将屋面瓦上获得的太阳能光热通过微热管快速传递到传热水管至用户,用于满足冬季供暖和全年生活热水所需,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效益。
发明内容:
一种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表面树脂层、瓦型结构吸热板、微热管导热板、换热金属管、保温层以及屋顶钢结构;
所述表面树脂层为平板或瓦型结构;所述平板或瓦型结构的树脂层背部设有多个带状加强筋结构;
第二层为镀膜金属板构成的瓦型结构吸热板,镀膜金属板为铝板或钢板,并在表面镀有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镀膜金属板总厚度为0.3~1mm,膜厚度300~800nm;表面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为黑铬、黑钛或蓝钛;镀膜金属吸热平板经由模具压成瓦型结构吸热板;
第三层为微热管导热板;该微热管导热板与瓦型结构吸热板通过导热胶粘结;导热胶其导热系数为1.5-15W/m·K;
第四层为换热金属管;所述换热金属管为异型圆管,材质为铝或铜;换热金属管与微热管导热板通过导热胶粘接;换热金属管正面为平面,换热金属管背面为一根圆管,圆管里面是水介质;
在微热管导热板与换热金属管之间的导热胶要做到无气泡;换热金属管平面用机床加工出多条厚度和宽度与微热管匹配的沟槽,使微热管全部贴合于换热金属管的沟槽内,构成平面;瓦型结构吸热板与该平面通过导热胶紧密粘贴;
第五层为保温层,厚度为30~60mm;
第六层为钢结构;钢结构包括横向檩条和纵向屋脊,在檩条上安装有钢丝网。
安装所述的一种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檩条上安装钢丝网,并固定;
2)在钢丝网上面铺设保温层;
3)在保温层上依次顺序铺设换热金属管、微热管导热板和瓦型结构吸热板,组成集热瓦组件;
在微热管导热板反面涂导热胶,用螺钉紧固在换热金属管上,搭接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结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结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0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脱料板的新型注塑模具
- 下一篇:绿植生态防护栏的制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