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8491.7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镇斌;勾赵亮;宋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4 | 分类号: | B60Q1/04;B60R19/5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 大灯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前大灯和前保险杠,前大灯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板体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对应的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方;前保险杠设有与所述第一板体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扣孔,当所述卡扣孔与卡扣卡接时,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抵持。本实用新型的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前保险杠既不容易下沉,而且前保险杠和前大灯拆卸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汽车前大灯作为汽车的眼睛,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
汽车前保险杠与前大灯在安装后需要满足间隙和面差,以保证产品局部外观需要,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前保险杠与前大灯的安装配合处容易出现前保险杠下沉现象。
专利号为CN20319881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其包括前保险杠蒙皮、前大灯和大灯下支架,所述大灯下支架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上方设置有压溃结构,所述前大灯上设置有导向定位销,所述导向定位销穿过所述导向槽,所述压溃结构抵压在所述导向定位销上,所述大灯下支架通过螺钉与所述前保险杠蒙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大灯安装结构,通过将前大灯与大灯下支架卡接配合,再将大灯下支架固定于前保险杠蒙皮上,从而确保前保险杠蒙皮与前大灯配合良好。而且,通过在前大灯与大灯下支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压溃结构,使得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前大灯不会随着前保险杠蒙皮的下沉而损坏。
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前保险杠下沉的问题。但是,汽车在生产制造以及车辆后期保养阶段,若需要对安装后的前保险杠和前大灯进行拆卸,这样的连接结构拆卸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其拆卸简单方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保险杠和前大灯的连接结构,包括:
前大灯,其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板体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对应的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方;
前保险杠,其设有与所述第一板体数量和位置对应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扣孔,当所述卡扣孔与卡扣卡接时,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抵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大灯设有基座部,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基座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结合处设有第一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卡扣为Γ字形,且卡接面与水平面呈钝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板体加强翻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板体上对应所述卡扣设有开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保险杠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翻边结构上,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结合处设有第二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下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板体设有导向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板体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前大灯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前大灯和前保险杠之间设有亮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8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装饰施工的尘屑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包机防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