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7641.2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4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朱秀娟;徐传雨;于滨;马继良;刘廷峰;陈玲;王栋;庞臣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40 | 分类号: | E21B43/4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水 油井 产液中 提取 注水 分离 装置 | ||
1.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包括转筒(1)和壳体(2),转筒(1)能够由电机(3-5)和转轴(3)带动在壳体(2)中旋转,其特征是,转筒(1)中装有叶轮(1-2)、主分离轮、排油盘(1-5)、导流轮(1-6)、挡水轮(1-7)和排水盘(1-8),前述的叶轮(1-2)、主分离轮、排油盘(1-5)、导流轮(1-6)、挡水轮(1-7)和排水盘(1-8)将转筒(1)分隔为进液旋转加速段(01)、主分离段(02)、排油段(03)、水包油乳化液二次分离段(04)和排水段(05);叶轮(1-2)、主分离轮、导流轮(1-6)、挡水轮(1-7)、排油盘(1-5)和排水盘(1-8)均与转筒(1)连接,导流轮(1-6)和挡水轮(1-7)安装在水包油乳化液二次分离段(04)中、位于排油盘(1-5)和排水盘(1-8)之间;由壳体(2)进入转筒(1)中的油井产液经过分离后,水由排水盘(1-8)经由壳体(2)排入排水管线(6)并能够直接输入回注水管线,经过分离后的油或称高含油油水混合物由排油盘(1-5)经由壳体(2)输入排油管线(5),经过分离后的气体经由壳体(2)输入排气管线(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油盘(1-5)中设有油池(1-56)、溢油堰(1-55)、水包油乳化液排入孔(1-51)、水包油乳化液溢流堰(1-52)和水通道(1-53),排油盘(1-5)通过空心螺钉一(1-54)与转筒(1)固定并与壳体(2)连通;排水盘(1-8)中设有溢水堰(1-82)、水池(1-83)和空心螺钉二(1-81),排水盘(1-8)通过空心螺钉二(1-81)与转筒(1)固定并与壳体(2)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的前部通过隔板隔设进口涡流室(2-1),壳体(2)的一侧与进液接管(2-7)连通、能够使油井产液由壳体(2)侧面切向进口涡流室(2-1)中;转筒(1)的前端装有叶轮(1-2),叶轮(1-2)的叶轮轮毂(1-21)与转轴(3)键槽连接,转筒(1)的前端安装在隔板中心孔中、与叶轮轮毂(1-21)之间形成叶轮入口通道(1-1),叶轮(1-2)的叶轮端盖(1-22)上面设有液流孔(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分离轮设在叶轮(1-2)的叶轮端盖(1-22)与排油盘(1-5)之间,主分离轮设有轮片(1-4),轮片(1-4)将转筒(1)中的主分离段(02)分隔成中心小外周大、呈扇形的油水通道(1-41);轮片(1-4)的片体在纵向上呈波纹状,主分离轮的轮片(1-4)与转筒(1)固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上面、在所述排油盘(1-5)和排水盘(1-8)的安装位置分别设有排油蜗壳(2-3)和排水蜗壳(2-6),排油蜗壳(2-3)和排水蜗壳(2-6)的外壁均凸出于壳体(2)、又分别与排油接管(2-8)和排水接管(2-9)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从高含水油井产液中提取回注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油盘(1-5)设在主分离段(02)的下游,排油盘(1-5)的外形为一个圆环形短柱体,内部包含一个圆环形的油池(1-56),溢油堰(1-55)设在油池(1-56)上游一侧的池壁中,在所述溢油堰(1-55)上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着水包油乳化液排入孔(1-51);溢油堰(1-55)的堰口开设在转轴(3)一侧,溢油堰(1-55)的堰顶至转筒(1)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包油乳化液排入孔(1-51)设定在溢油堰(1-55)上面的高度;油池(1-56)下游一侧的池壁上设有水包油乳化液溢流堰(1-52),水包油乳化液溢流堰(1-52)的堰顶到转筒(1)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溢油堰(1-55)的堰顶至转筒(1)内壁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76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皮芯复合喷丝板
- 下一篇: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