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CTO介入治疗的力感导丝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63655.7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8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to 介入 治疗 力感导丝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CTO介入治疗的力感导丝,包括丝芯、光纤和多个FBG传感器,所述丝芯的外表面设有多道凹槽,所述光纤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多个FBG传感器设置在光纤内,丝芯上包括多个检测截面,每三个FBG传感器呈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在一个检测截面上,FBG传感器之间互相平行并且FBG传感器的径向和丝芯的径向形成倾斜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导丝操作端实现导丝的精确受力检测,形成触觉反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CTO介入治疗的力感导丝。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因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领域“最后的堡垒”。数据显示,目前CTO病变介入治疗的平均病变成功率为75.1%(62-85%),而CTO介入的失败,绝大多数是因为不能实现导丝穿过病变到达血管远端。该手术中,术者通过观察导丝走形以及手上细小的触觉反馈来判断导丝是否行走在血管真腔,不同病变在导丝末端产生的触觉反馈是不同的,这是医生调整送丝策略的重要依据。这一步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但是仍然容易发生误操作。
同时,现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机器人CorPath,能够达到与常规人工PCI手术相同的效果,能够满足简单病变PCI术的需求,降低了医生在介入治疗中受到辐射伤害,对介入治疗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该手术机器人仍然无法处理复杂病变,比如CTO的手术,其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触觉反馈信息。如公开号为CN106659394A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带传感器的导丝,其传感器的种类和布局方式只是为了加强导丝的强度,无法提供如扭转信息等精确的触觉反馈。因此,在导丝操作端构建真实精细的触觉反馈具有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CTO介入治疗的力感导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CTO介入治疗的力感导丝,包括丝芯、光纤和多个FBG传感器,所述丝芯的外表面设有多道凹槽,所述光纤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多个FBG传感器设置在光纤内,丝芯上包括多个检测截面,每三个FBG传感器呈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在一个检测截面上,FBG传感器之间互相平行并且FBG传感器的径向和丝芯的径向形成倾斜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道凹槽为螺旋槽,所述光纤在槽内盘旋在丝芯上。
进一步地,在丝芯外表面的凹槽为三条同样形状的类阶梯状凹槽,每条凹槽为竖直段和倾斜段间隔设置,FBG传感器设置在每条凹槽的倾斜段中。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检测截面均匀分布在丝芯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丝长度为大于1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丝芯直径为0.35~0.37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直径为0.08~0.125m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丝芯采用不锈钢或镍钛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的丝芯顶端设有半球型的端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FBG传感器在导丝上的布局,将同一检测截面上的每个FBG传感器的应变被分解到导丝轴向和切向两个方向,然后根据几何关系顺次建立导丝曲率与传感器(组)应变模型以及导丝受力与曲率模型,并推导出传感器(组)应变与受力模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构成的数学模型来实现导丝的精确受力检测,形成触觉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3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石墨加热器用固定工装
- 下一篇:一种固定花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