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62806.7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7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方泽钧;洪正华;王斌;王章富;陈利华;章临亭;叶菲;马方华;龚惠华;金鹏;周庭捷;王跃;沈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军;三门县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14 | 分类号: | A61B17/14;A61B17/94 |
| 代理公司: | 泰州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5 | 代理人: | 胡少林 |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州市地区三门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孔 补充 成形 舌状环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所述环锯主体包括筒体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顶端两侧的柄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所述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环锯在深入椎管内时造成血管以及神经损伤。提高手术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将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向全新的高度,是目前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同时,该技术还在快速地发展中,目前已大量扩展应用于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置换、内窥镜下的融合并配合经皮技术进行内固定、脊柱结核微创治疗、以及颈椎内窥镜微创治疗等新领域,临床疗效和学术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骨科大夫专注于该技术的拓展。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关键手术操作是关节突成形,传统方法是C臂机透视下通过环锯成形,主要是通过在一根圆管顶端沿周向设置一圈锯齿,通过转动圆管用锯齿将骨质等锯开,这样切出的骨质为圆柱形一整块,取出柱形骨块,然后通过成形的孔道进入椎间盘进行内镜下手术。
通常普通环锯使用时出现突破感或者患者突发疼痛加剧(可能挤压神经根)停止环锯的,但是由于关节突部位成形处骨质厚薄不一,且环锯角度的改变,导致仍有部分骨质未被锯断。如果继续使用环锯向深部环锯,那么会放任已经进入椎管内的环锯进一步深入椎管内而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导致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可以避免环锯在深入椎管内时造成血管以及神经损伤。提高手术安全。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所述环锯主体包括筒体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顶端两侧的柄部,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所述舌形突出部的尖端设置有锯齿。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限深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深装置为一套设于筒体上且能够沿其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圆环,在圆环的侧面设置有一紧定螺钉。
进一步的,环锯主体的内外侧除舌形突出部底部的锯齿以外均设置有绝缘涂层,环锯主体采用导电材质所制而成,且环锯主体的顶端通过一导线将环锯主体导电内芯与神经检测仪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刻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其利用设置于环锯主体底部的舌形突出部进行骨质的局部锯断,可以防止环锯在工作时造成患者血管以及神经的损伤,设置有限深装置,可以避免突发进入椎管内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1-环锯主体;2-舌形突出部;3-锯齿;4-限深装置;11-筒体;12-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椎间孔补充成形的舌状环锯,包括环锯主体1,所述环锯主体1包括筒体11以及一体式设置于筒体11顶端两侧的柄部12,所述筒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一舌形突出部2,所述舌形突出部2的尖端设置有锯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军;三门县人民医院,未经杨军;三门县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2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走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无线智能视力测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