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度除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1481.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7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栗勇田;刘晓静;赵明杰;汪佳慧;刘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天大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大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沉淀装置、吸附组件和反冲洗箱,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吸附组件之间通过出水管一连接,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反冲洗箱之间通过出水管二连接,所述出水管一上设置有离心泵一,所述出水管二上设置有离心泵二,所述反冲洗箱远离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三,所述沉淀装置远离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出泥管,所述沉淀装置的内侧设置有搅拌机构。有益效果:采用吸附除磷方法,而非化学沉淀法,避免了除磷药剂可能导致的生物毒性问题,使得吸附后的磷可以通过反冲洗得到浓缩提取,从而再次应用于实际生产,同时在一套设备里实现了吸附除磷和解吸两种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深度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磷元素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子之一,磷元素的含量通常决定着河道湖泊内藻类的数量,控制磷等营养性物质进入水体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污水池尾水深度除磷通常采用喷洒药剂的方法来实现,但这种方法生物毒性较大,药剂利用率不稳定,同时,因为不能重复利用,故药剂除磷的长期运行成本较高。综上所述,需要一种专门的除磷设备,使得磷元素得到绿色高效的去除。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深度除磷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度除磷装置,包括沉淀装置、吸附组件和反冲洗箱,所述沉淀装置与所述吸附组件之间通过出水管一连接,所述吸附组件与所述反冲洗箱之间通过出水管二连接,所述出水管一上设置有离心泵一,所述出水管二上设置有离心泵二,所述反冲洗箱远离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三,所述沉淀装置远离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出泥管,所述沉淀装置的内侧设置有搅拌机构;
其中,所述吸附组件若干依次相连的吸附柱一、吸附柱二及吸附柱三构成,所述吸附柱一与所述吸附柱二之间及所述吸附柱二与所述吸附柱三之间分别均通过锁紧机构连接,所述吸附柱一远离所述吸附柱二的一端设置有隔板一,所述吸附柱三远离所述吸附柱二的一端设置有隔板二,且所述吸附柱一内部填充有石英砂颗粒,所述吸附柱二内部填充有铁改性火山岩颗粒,所述吸附柱三内部填充有粉煤灰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放置在所述沉淀装置顶端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穿插设置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齿轮一、固定块一和齿轮二,所述转轴一上且位于所述齿轮二下端套设有固定块二,并且,所述固定块二贯穿所述壳体底部并延伸至所述沉淀装置的内部,所述固定块二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转轴一相配合的轴套,所述轴套底部外侧均匀设置若干搅拌叶片一,所述转轴一底部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二,所述转轴一的一侧设置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上套设有齿轮三,所述转轴二上且位于所述齿轮三下方套设有与所述齿轮二相配合的齿轮六,所述壳体内部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三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三上依次套设有与所述齿轮一相配合的齿轮四和与所述齿轮三相配合的齿轮五。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一顶部通过轴承一与所述壳体内部顶端连接,所述转轴二顶部通过轴承二与所述壳体内部顶端连接,所述转轴三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三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天大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大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未经河北天大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大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1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