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浮游生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0915.5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9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鹏;艾志超;江岳鹏;曾祥志;李亿保;范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阳阳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浮游生物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面浮游生物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取样系统和检测系统;取样系统包括取水头、自吸水泵和转移器;取水头包括漂浮管和取水管;漂浮管和取水管均为环形空心软管,取水管固定粘在所述漂浮管外侧;取水管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和一个接口;接口与自吸水泵的进水管连接;转移器与自吸水泵的出水管连接;转移器与检测系统连接。通过设置取水头,在自吸水泵的控制下,通过进水孔直接吸取水面的水样,输送至转移器内,再由转移器输送至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确保水样不受破坏,减少对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游生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浮游生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面浮游生物检测中使用的水下摄像机只适用于大型的水生生物进行成像,对于体形大小在微米到毫米量级的浮游生物,一般需要显微放大才能对其进行成像检测,但显微镜的镜深很小,不适合用于对在水体3维空间游动的浮游生物进行成像检测。
在国外,已有利用数字全息技术对水体中浮游生物进行检测的报道。由于数字全息具有数字聚焦特性,拍摄记录一幅全息图,即可通过在再现时设置不同的再现距离,得到与图像传感器距离不同的平面内的物体的再现像,特别适合用于对在水体3维空间游动的浮游生进行成像检测。
但是,在自然条件下水面存在较大的波动,而水面的波动会使光束通过水面时出现很强的不规则的折射现象,造成不能直接进行数字全息成像检测。所以现有的在进行水面浮游生物检测时采用的方法是先利用采样网收集浮游生物,再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而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对浮游生物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面浮游生物检测装置,减少对浮游生物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水面浮游生物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取样系统和检测系统;
所述取样系统包括取水头、自吸水泵和转移器;
所述取水头包括漂浮管和取水管;
所述漂浮管和所述取水管均为环形空心软管,所述取水管固定粘在所述漂浮管外侧;所述漂浮管用于在浮力的作用下使所述取水头漂浮在水面上;
所述取水管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孔和一个接口;
所述接口与所述自吸水泵的进水管连接;
所述转移器与所述自吸水泵的出水管连接;所述自吸水泵用于控制所述取水头通过所述进水孔吸取水面的水样,并将所述水样输送至所述转移器内;
所述转移器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用于分离所述水样中的气泡,并将分离后的水样输送至所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进水孔直径为2~3mm。
可选的,所述转移器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气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转移器的顶部;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转移器的底部;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自吸水泵的出水管相连;
所述排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相连,用于排出所述水样中的气泡和排出所述转移器内的水样;
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检测系统通过软管相连。
可选的,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池和蠕动泵;
所述检测池为封闭的方形体结构;
所述检测池侧面设置有进样口和出样口;
所述进样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师范大学,未经赣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0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