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0794.4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46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乐明春;蔡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44384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雪婷;谢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通孔 倒角 本实用新型 导光板边缘 背光模组 光线处理 缺口横向 显示装置 纵向贯穿 光源端 内侧壁 暗区 侧壁 模组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导光板的结构为:在导光板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横向贯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的倒角的边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通孔处设置缺口,解决了导光板通孔处易开裂的问题,且减少了通孔后侧暗区面积,提高光线处理效果及模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追求更高屏占比的显示效果一直是智能手机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大家对高屏占比、无边框的审美需求,提出了设通孔、刘海屏、美人尖、水滴型等异形结构的背光模组,来减少边框宽度,增大屏占比。
如图1所示,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设置通孔来容纳摄像头以提高屏占比的结构中,导光板a中的通孔b离导光板边缘存在一定距离,且这个距离要求尽量窄,以便于暗区c的处理。在导光板生产加工中,先加工具有通孔结构的导光板注塑模具,然后在注塑模具上注塑胶体成型为具有通孔结构的导光板,导光板通孔侧的胶体相汇处存在熔接线,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易开裂,导光板的熔接线及开裂会在模组显示时产生很长的白色亮线,影响视觉效果;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在导光板远离光源端靠近边缘的倒角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这一侧的侧壁上开设一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纵向贯穿所述导光板的两表面,所述第一缺口横向贯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导光板的倒角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形通孔、或跑道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缺口处的弧长大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总弧长的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的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为凸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导光板边缘的倒角的所述第一通孔设有所述第一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背板、反射膜、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所述导光板为如上所述的通孔处设有缺口的导光板,所述背板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反射膜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第三通孔,所述光学膜片组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设有一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同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内径均相等,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靠近背光模组倒角这一侧的边缘均与背光模组倒角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处覆盖有遮光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四通孔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设有第四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通孔处设置缺口,解决了导光板通孔处易开裂的问题,且减少了通孔后侧暗区面积,提高光线处理效果及模组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07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光件及发光结构
- 下一篇:一种60微米细径熊猫型保偏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