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泡式雾化喷枪喷嘴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58646.9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3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祚炜;郑楠楠;李琳;肖林林;乔勇;王永生;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雾化 喷枪 喷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泡式雾化喷枪喷嘴,一种使用气泡雾化手段进行雾化的内混式喷枪,用于装甲车辆涂装作业,能够减少涂料的使用并且降低环保压力。该喷枪喷嘴为一种气液两相在喷枪内部混合的两相流喷嘴,包括气相管、涂料管、两相混合孔、混合器、收敛室、喷嘴;气液两相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喷枪后在混合式中进行混合,形成气液两相流体;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出口流的速度,使得液滴接触工件后反弹倾向大幅下降,从而使油漆传递效率和雾化效果得到兼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使用气泡雾化手段进行雾化的内混式喷枪,用于装甲车辆涂装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外混式喷枪在喷涂行业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是由于外混式喷枪通过气流与液流之间的摩擦力对液流进行雾化,雾化后的颗粒必然具有很高的速度,倾向于在工件表面直接发生反弹,使得油漆传递效率与雾化效果之间不相容;因此大量的涂料由于未能成功附着于工件表面而浪费,并造成了严重的环保压力。而传统的内混式喷枪仅仅是将气流液流之间摩擦雾化的过程部分转移至喷口内部,并没有改变通过摩擦雾化的本质。另外现在大部分提高油漆传递效率的设备如高流量低气压雾化喷涂(HVLP)、高压无气喷涂和静电喷涂等均存在不同的缺陷,高压无气喷涂由于有高压限制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持续的威胁,而低压大流量喷涂仅适用于粘度低于18s(涂-4杯)的涂料使用。而静电喷涂则会影响武器装备的电磁隐身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克服现有喷嘴的油漆传递效率与雾化效果不能相容或对场地人员以及设备要求较多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泡式雾化喷枪喷嘴,即一种利用气泡雾化原理进行雾化的内混式喷枪,该喷枪不仅适用于各种喷涂工况,且对现场环境和人员没有特殊要求,尤其适应于粘度较高的涂料。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泡式雾化喷枪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相管、涂料管、两相混合孔、混合器、收敛室、喷嘴;气相管连通压缩空气管道,涂料管连通涂料管道;混合器、收敛室组成一个整体空间,混合器与喷嘴之间为收敛室;收敛室靠近混合器处的截面积大于其与喷嘴相邻处的截面;混合器与气相管连通;气相管与涂料管通过孔连通,该孔称为两相混合孔;气相管的截面为扇环形,涂料管位于气相管的中空内;气相管与涂料管相邻的管壁上具有若干个两相混合孔。
进一步地,收敛室的形状为圆锥型;混合器为圆柱形;收敛室圆锥型的最大直径处与混合器相邻。
进一步地,收敛室圆锥型的最大直径处与混合器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
采用气泡雾化原理设计一种气液在喷枪内部混合的两相流喷嘴。气液两相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喷枪后在混合室中混合,形成气液两相流;即在液流中存在着高压微气泡,在气液两相流喷出喷嘴时由于喷嘴内外的压差作用,使涂料中的高压气泡在流出喷孔前后经历加速、变形、膨胀和爆破过程,进而通过气泡爆破时发出的冲击波击碎液流,加速液体射流的破碎雾化;这种雾化过程与气液流速度差产生的摩擦力没有关系,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出口液流速度,使得液滴接触工件后反弹倾向大幅下降,从而使油漆传递效率和雾化效果得到兼顾。
(三)有益效果
使用内混式喷枪,能够同时兼顾油漆传递效率和雾化效果,将油漆的利用率从15%提升到35%;降低空气压力的需求,将所有涂料的空气压力均控制在0.25MPa;提升漆膜的均匀度,工件的平面位置以及死角位置的漆膜厚度差保持在10-15μm;此实用新型型内混式喷漆不仅节约涂料,同时降低环保压力。
用于装甲车辆涂装作业,能够减少涂料的使用并且降低环保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式雾化喷枪喷嘴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8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