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目视觉汽车车速捕捉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56616.4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9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张伟伟;司延召;赵楚亚;徐凯;刘涛;蒋涛;张华伟;许林涛;刘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P3/50 | 分类号: | G01P3/50;G01P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目 视觉 汽车 车速 捕捉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目视觉汽车车速捕捉系统,包括第一组摄像头和第二组摄像头,第一组摄像头包括第一左侧摄像头和第一右侧摄像头,第二组摄像头包括第二前侧摄像头和第二后侧摄像头,第一左侧摄像头和第一右侧摄像头并排设置在道路上方并朝向来车方向,所述第二前侧摄像头和第二后侧摄像头并列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的道路右侧。该系统既能捕捉汽车纵向车速,也能够捕捉汽车横向车速,便于后台进行矢量合成计算出实际车速,使测量更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目视觉汽车车速捕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提高,截止2017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469.63万公里,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9亿辆,这也使得我国面临严重的交通安全形势。每年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逐年攀升,其中车辆的超速行驶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车速测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发展十分迅速,它融合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神经生理学等多门学科,旨在模拟生物视觉的功能,即对物体进行精细分类和确定物体的位置、形状。其中,立体视觉主要是通过模拟生物双眼由于视角的不同而产生视差,从而根据视差来确定物体的距离信息,主要包括摄像机标定、特征提取、立体匹配、视差计算等内容,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计算机视觉来进行车速的测定,首先要获取车辆运动的图像,然后通过算法对图像做出分析并判定出车速。目前,车速测定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一组双目视觉系统来获取汽车在不同时点在道路长度方向的位置,但是这只能计算出汽车的纵向速度,因为汽车会有横向偏移,实际速度应该是纵向速度和横向速度的矢量和,所以上述只计算纵向速度的方法与汽车实际速度并不十分相符,导致测速不够精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目视觉汽车车速捕捉系统,该系统既能捕捉汽车纵向车速,也能够捕捉汽车横向车速,便于后台进行矢量合成计算出实际车速,使测量更精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目视觉汽车车速捕捉系统,包括第一组摄像头和第二组摄像头,所述第一组摄像头包括第一左侧摄像头和第一右侧摄像头,第二组摄像头包括第二前侧摄像头和第二后侧摄像头,所述第一左侧摄像头和第一右侧摄像头并排设置在道路上方并朝向来车方向,所述第二前侧摄像头和第二后侧摄像头并列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的道路右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侧摄像头、第一右侧摄像头、第二前侧摄像头和第二后侧摄像头均安装在云台上,所述云台安装在相机支架上并通过伺服电机来调整水平仰角
本车速捕捉系统通过第一组并排设置的摄像头获取汽车的横向车速,通过第二组成列设置的两个摄像头来捕捉汽车纵向车速,这样就能获取后台处理需要的横向、纵向车速数据,从而使后台通过矢量合成算出汽车的实际速度,弥补以往忽视汽车横向位移的不足。本系统中的摄像头安装在云台上,通过伺服电机来调整水平仰角,这样便于后台通过通信对摄像头角度进行有效控制,便于自动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在位于车辆1所在道路上方桥梁或横梁上架设第一组摄像头,包括第一左摄像头2和第一右摄像头3,此二摄像头朝向来车方向,用于捕捉车辆的横向位移的车速。在车辆1所在道路右侧架设第二组摄像头,包括第二前摄像头5和第二后摄像头4,用于捕捉车辆的纵向车速。上述各摄像头都安装在云台上,云台安装在相机支架上。云台通过伺服电机来调整水平仰角,这有利于通过算法对摄像头进行自动调整,避免手工调整带来的误差。各摄像头获取车辆在不同位置的照片,然后后台根据算法来合成矢量车速。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6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收缩刀具的数控机床
- 下一篇:丙烯酸树脂自动定量灌装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