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压丝线的收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55390.6 | 申请日: | 2019-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7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石华玮;石化琦;石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七星钎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54/02 | 分类号: | B65H54/02;B65H54/44;B65H63/00;B65H5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赵振 |
| 地址: | 45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丝线 收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丝线的收线结构,包括收线机和挤压机,在收线机和挤压机之间设有线高检测装置,线高检测装置包括基板,在基板上固设竖向的滑轨,在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座,在滑座上设有穿绳通孔;在基板上靠近滑轨的位置固设有立柱,在立柱上从高到低分布有若干个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朝向滑座,在滑座上设有遮光块。在收线机和挤压机之间设置线高检测装置,可有效检测位于收线机和挤压机之间丝线的高度,并实时调整收线机的收线速度,防止收线速度过快拉断丝线,过慢而产生堆积或者和地面发生摩擦;并列设置的滑杆形成滑轨结构简单,整理易加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线的收线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挤压丝线的收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金属丝材技术中,需要通过挤压机挤压成型,挤压出的丝线再通过收线机收成盘,丝线在向收线系统中的收线盘上缠绕时,挤压机的出丝速度已定,但是丝线在向收线盘上缠绕时收线盘整体直径渐渐变大,同时,缠绕时丝线绕置的稀松状态,收线机收线的速度会不一致,或者收线机变速不及时,会使得丝线松弛后堆积或者丝线张紧后被拉断,从而影响收线效率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丝线的收线结构。
一种挤压丝线的收线结构,包括收线机和挤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线机和挤压机之间设有线高检测装置,所述线高检测装置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固设竖向的滑轨,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座,在所述滑座上设有穿绳通孔;在所述基板上靠近所述滑轨的位置固设有立柱,在所述立柱上从高到低分布有若干个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朝向所述滑座,在所述滑座上设有遮光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丝线从挤压机生产出来,丝线穿过穿绳通孔后连接在收线机上,收线机转动后收卷丝线,位于滑座上的丝线上下摆动时,在配合滑座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座在滑轨上滑动,在滑座沿滑轨上下滑动时,遮光块经过光电传感器时触发光电传感器,通过各个位置的传感器的触发状态控制收线机的收线速度,从而使丝线位于特定的两个或三个光电传感器之间,防止收线机收线速度过快或者过慢。
进一步为:在所述立柱的中部分布有三个所述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为:所述滑轨包括滑杆,并列设置的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形成左滑槽,并列设置的另外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形成右滑槽,所述滑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滑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顶板上;所述滑座包括横杆和固设在所述横杆两端的挡块,所述横杆的两端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内,所述横杆两端的挡块分别挡止在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外侧,所述遮光块位于所述挡块的外侧;在所述横杆上固设有倒V型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和横杆之间形成所述穿绳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收线机和挤压机之间设置线高检测装置,可有效检测位于收线机和挤压机之间丝线的高度,并实时调整收线机的收线速度,防止收线速度过快拉断丝线,过慢而产生堆积或者和地面发生摩擦;并列设置的滑杆形成滑轨结构简单,整理易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线高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高检测装置;11、基板;12、立柱;121、光电传感器;13、顶板;14、滑座;141、横杆;142、挡块;143、固定杆;144、遮光块;15、滑轨;151、滑杆;2、挤压机;3、收线机;4、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七星钎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七星钎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5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