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内孔的轴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3920.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巍;陈仁涛;杨佩;喻擎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16 | 分类号: | F16D3/16;F16D3/8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郑冲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孔的轴叉,包括具有内孔的轴叉本体,所述内孔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面、及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用于与堵盖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密封面用于与堵盖的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的连接处设有扩展凹槽。在将堵盖压装到内孔中时,由于堵盖与轴叉本体的内壁相互挤压作用下,堵盖棱边处的材料将填充到扩展凹槽中,形成倒扣结构,增加了堵盖与轴叉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两者间的有效密封面积,使得堵盖与内孔的侧壁间的密封性及防渗漏性更好,且增加了堵盖与轴叉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了堵盖从轴叉内脱出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叉,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内孔的轴叉。
背景技术
雌轴叉是等速万向节传动轴中重要的、常用的结构件,雌轴叉需要压装堵盖以保证轴叉腔内的油脂不会泄漏,所以堵盖安装后必须保证一定的密封性。另外,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传动轴会发生轴向移动,雌轴叉腔内外会形成压力差,这个压力差会作用在堵盖端面上,使堵盖存在脱落和油脂渗漏的潜在失效模式,所以对于堵盖安装后的防脱力大小和密封性需要重点关注。现有技术中由于轴叉的内腔、即轴叉的内孔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在将堵盖压装至内孔中后,堵盖与内孔的侧壁间的密封性较差,且两者间相互作用力较小,即顶出堵盖所需的顶出力较小,进而导致油脂容易渗漏,且堵盖容易从内孔中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孔的轴叉,该轴叉与堵盖间的密封性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内孔的轴叉,包括具有内孔的轴叉本体,所述内孔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密封面、及沿径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用于与堵盖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密封面用于与堵盖的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的连接处设有扩展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扩展凹槽的侧壁包括截面呈圆弧形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面的半径为R,且0.3mm≤R≤0.5mm。
进一步地,所述扩展凹槽的侧壁包括截面呈直线状的延伸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斜面与第一密封面之间具有夹角α,且23°≤α≤27°。
进一步地,所述扩展凹槽沿轴向的长度为L,且0.8mm≤L≤1mm。
进一步地,所述内孔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密封面位于导向斜面和第二密封面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具有内孔的轴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内孔的轴叉,其内孔中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的连接处设有扩展凹槽,在将堵盖压装到内孔中时,堵盖的侧壁与第一密封面紧密接触,堵盖的端面与第二密封面紧密接触,且在堵盖与轴叉本体的内壁相互挤压作用下,堵盖棱边处的材料将填充到扩展凹槽中,形成倒扣结构,增加了堵盖与轴叉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两者间的有效密封面积,使得堵盖与内孔的侧壁间的密封性及防渗漏性更好,且增加了堵盖与轴叉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了堵盖从轴叉内脱出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内孔的轴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状态下堵盖与轴叉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圈放大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状态下堵盖与轴叉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圈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状态下堵盖与轴叉本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圈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3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浸报警的电箱机构
- 下一篇:一种声波干涉降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