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态有机氢载体连续释放氢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3051.4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6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马雪飞;刘思琴;杨柳;马哲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6 | 分类号: | C01B3/26;C01B3/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有机 载体 连续 释放 氢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态有机氢载体连续释放氢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原料罐、反应釜、冷凝回流器、吸附柱、回收罐和管线;所述反应釜内设置一用于放置催化剂的加热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源的储存-释放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态有机氢载体连续释放氢气的流程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氢能源具有来源丰富、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及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是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氢气密度小,具有易扩散和易燃易爆等特性,使得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成为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
目前氢气的储存方式分为两大类:物理储存和化学储存。有机氢载体储氢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一种化学储氢方式。但目前,如何提高氢气释放效率,同时降低过程能耗,仍是此类过程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文献公开的液态有机氢载体释放氢气的装置一般有高压反应釜间歇式和常压固定床连续式。歇式反应具有反应流程短、氢气易分离、能耗低、设备投资少的特点,但由于反应温度低导致受热力学平衡限制,总体产氢量少、效率低,而且氢气释放不能实现稳定与连续;而固定床连续式反应的特点正好相反,即流程长、能耗高、设备多、氢气难分离,但氢气能连续生产、效率高。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在提高并稳定产氢效率的同时,可降低能耗并减少设备的投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液态有机氢载体连续、稳定、高效释放氢气的流程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脱氢反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原料罐、反应釜、冷凝回流器、吸附柱、回收罐和管线;所述反应釜内设置一用于放置催化剂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距反应釜腔体底部的距离为反应釜腔体高度的 1/6-1/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加热盘通过一加热元件和一感温元件设置于反应釜内。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所述原料罐和反应釜之间有一加料泵。
在另一优选例中,一管线的一端与加料泵相连,另一端通入反应釜内并悬于加热盘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冷凝回流器的一端有一管线通入反应釜内;所述冷凝回流器的另一端通过一管线与吸附柱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回收罐与反应釜底部通过管线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的管线。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脱氢反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原料罐(A)、反应釜(E)、冷凝回流器(G)、吸附柱(H)和回收罐(L),
–置于反应釜(E)内的用于放置催化剂的加热盘(D),
–连接原料罐(A)和加料泵(B)的第一管线(1),
–从加料泵(B)通入反应釜(E)的第二管线(2),
–从冷凝回流器(G)近端通入反应釜(E)的第三管线(3),
–连接冷凝回流器(G)远端和吸附柱(H)近端的第四管线(4),
–连接于吸附柱(H)远端的第五管线(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管线(2)位于反应釜(E)内的一端悬于加热盘(D)上。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管线(2)位于反应釜(E)内的一端上带有喷淋器件(C)。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使氮气通入反应釜(E)的第六管线(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3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装配式板式热交换器
- 下一篇:双向倒扣的斜顶出模脱扣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