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9624.6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0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刘慧怡;杜浩然;姚临喆;苗士军;胡晓;刘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40 | 分类号: | F16H48/40;F16H48/3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杜森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差速器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从动锥齿轮的齿面向下置于工作台上,差速器右壳的轴径与从动锥齿轮的中心孔配合且端面贴合,差速器右壳的分布孔与从动锥齿轮的分布螺纹孔对齐;差速器左壳的凹止口与差速器右壳的凸止口配合且端面贴合,差速器左壳的分布孔与差速器右壳的分布孔对齐;多个长螺栓穿过差速器左壳、差速器右壳的螺栓孔旋入从动锥齿轮的螺纹孔并拧紧,多个短螺栓穿过差速器右壳的螺栓孔旋入从动锥齿轮的螺纹孔并拧紧,长螺栓与短螺栓沿圆周间隔分布。差速器左壳通过采用八瓣形结构,减少了一半的螺栓孔,并减轻了重量;通过将八个长螺栓改短螺栓,减轻了螺栓的重量和成本,并降低了差速器左壳的螺栓孔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驱动车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驱动车桥中,主流的差速器结构采用行星轮轴置于差速器右壳中,扭矩传动路线为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右壳→行星轮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半轴。差速器左壳与差速器右壳之间需要的连接转矩较小,但差速器左壳与差速器右壳之间采用多螺栓,长力臂的螺接结构,此种结构产生大量的设计冗余,增加了重量和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汽车驱动车桥中,由于差速器左壳的结构强度过剩,导致差速器左壳重量增加,差速器左壳材料成本增加,连接螺栓成本增加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降低重量和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包括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右壳、差速器左壳、长螺栓、短螺栓,从动锥齿轮的齿面向下置于工作台上,差速器右壳的轴径与从动锥齿轮的中心孔配合且端面贴合,差速器右壳的分布孔与从动锥齿轮的分布螺纹孔对齐;差速器左壳的凹止口与差速器右壳的凸止口配合且端面贴合,差速器左壳的分布孔与差速器右壳的分布孔对齐;多个长螺栓穿过差速器左壳、差速器右壳的螺栓孔旋入从动锥齿轮的螺纹孔并拧紧,多个短螺栓穿过差速器右壳的螺栓孔旋入从动锥齿轮的螺纹孔并拧紧,长螺栓与短螺栓沿圆周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差速器左壳采用八瓣形外轮廓结构,八瓣形外轮廓结构每个凸瓣上设有一个螺纹孔,用于连接长螺栓;八瓣形外轮廓结构的凹瓣用于减重,并为短螺栓提供布置空间;差速器左壳通过内止口结构与差速右壳的外止口配合。
所述差速器右壳采用两面为平面的法兰盘结构,两个法兰盘分别与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左壳的端面配合;在法兰盘上均布螺栓孔;差速器右壳通过轴径与从动锥齿轮的中心孔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差速器左壳通过采用八瓣形结构,减少了一半的螺栓孔,并减轻了重量;通过减少八个穿过差速器左壳的螺栓,将八个长螺栓改短螺栓,减轻了螺栓的重量和成本,并降低了差速器左壳的螺栓孔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差速器连接结构的应用部位-差速器总成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左壳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左壳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右壳主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右壳剖视图;
图中:1.从动锥齿轮,2.差速器右壳,3.差速器左壳,4、长螺栓,5.短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9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弹簧半自动编带机用纸编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撬装式供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