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排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9189.7 | 申请日: | 201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4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新滨平安消防安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F24F13/28;F24F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40 天津市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属于消防工程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屋体以及固定设于屋体顶端的屋顶,所述屋体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隔墙,隔墙与屋体的墙壁之间留有流通腔,隔墙上开设有多个排烟孔,屋顶上开设有与流通腔连通的排烟腔,排烟腔与室外连通,排烟腔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流通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竖直朝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室内发生火灾后的排烟能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时,对于火灾的防范工作尤为重要,严重的火灾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所以在进行建筑建造和建筑设施布置时,通过会设置消防火灾应急措施。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烟尘通常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危害的气体,同时还会遮挡住人们逃生的路线;严重威胁在火灾中逃生的人们的生命,建筑中通常会设置应急排烟系统,减少火灾中的烟尘,从而提高了火灾中的人们的逃生成功率。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3758298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屋顶隔热及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面及钢架结构,还包括覆盖于整个屋面下的隔热排烟风管及连通隔热排烟风管与室外的双速风机,隔热排烟风管包括多条并排的屋顶风管及与多条屋顶风管一端相连通的集中风管;屋顶风管的另一端设有常开电动防火阀与室外连通,屋顶风管底下设有多个开口,开口处设置常闭板式排烟口;所述集中风管包括与屋顶风管连通的集风管和与风机连通的出风管。平常时,隔热排烟风管起到隔热作用;当火灾发生时,就近的常闭板式排烟口打开后,自动关闭常开自动防火阀及自动开启高速风机进行定点排烟,有效防止烟雾弥漫,从而使室内人员能快速地安全撤离。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消防排烟系统中通过双速风机将烟尘从房屋的底部位置排出,而烟尘会由于热力学效应上升在房屋内顶端,因此双速风机将烟尘排出时消耗的功率较大,但是大量的烟尘还是会聚集在房屋内顶端,导致排烟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排烟系统,达到提高排烟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消防排烟系统,包括屋体以及固定设于屋体顶端的屋顶,所述屋体的内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隔墙,隔墙与屋体的墙壁之间留有流通腔,隔墙上开设有多个排烟孔,屋顶上开设有与流通腔连通的排烟腔,排烟腔与室外连通,排烟腔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排风扇,流通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竖直朝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火灾后,烟尘从排烟孔进入流通腔内部,启动排风扇和鼓风机,排风扇将烟尘向上抽入排烟腔内部,并且经过排风扇直接排出至室外,与此同时,位于流通腔的底部的多个鼓风机向上鼓风,使得烟尘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到排烟腔内,借助排风扇,使得烟尘能够更顺利地排出室外,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排风扇和鼓风机的配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排烟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孔向着背离屋体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烟尘的流动路径是向上运动,因此排烟孔向着背离屋体中心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能够提高烟尘进入流通腔内部的顺利性,同时,鼓风机在启动后沿着流通腔向上鼓风时,快速流通的气流不会直接从排烟孔进入室内,使得烟尘能够被顺利鼓入排烟腔内,进一步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排烟孔均匀开设于隔墙位于屋体高度的二分之一高度以上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火灾后产生的烟尘多聚集在屋体内部的顶端,因此将排烟孔开设在隔墙位于屋体高度的二分之一高度以上,能够使得烟尘顺利进入到排烟孔内,间接提高了烟尘的排放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烟孔靠近屋体的室内一侧固定设置有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新滨平安消防安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新滨平安消防安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9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材料抗张强度检测用防干扰的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仿真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