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8751.4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1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义;刘人宏;沈海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乙对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6;B32B27/12;B32B27/08;B32B27/40;B32B23/02;B32B23/08;B32B23/10;B32B3/08;B32B3/04;B32B7/12;B32B27/34;B32B5/02;B32B1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纺 双层 弹力布 坯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包括弹力布,所述弹力布设置有两层,两个所述弹力布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缓冲层,并且弹力布的顶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第一耐磨层,第一耐磨层的顶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纳米抗菌面料层,并且弹力布的底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第二耐磨层,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粘坯布技术领域。该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通过布料本体包括弹力布,采用双层弹力布的设置,可以增加涤粘坯布的弹性,增强其延展性与强度,通过弹力布的顶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第一耐磨层,耐磨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布料的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粘坯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
背景技术
坯布是指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 工业上的坯布一般是指布料,或者是层压的坯布,上胶的坯布等,用于表示梭织物单位长度内纱线的根数,一般为1英寸或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密度,但纺织企业仍习惯沿用1英寸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密度,如通常见到的“45X45/108X58”表示经纱纬纱分别45支,经纬密度为108、58,面料的有效宽度,一般习惯用英寸或厘米表示,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英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如:3种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宽则表示为:“45X45/108X58/60”即幅宽为60英寸,面料的克重一般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数,克重是针织面料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粗纺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来表达,即每平方码面料重量的盎司数,如7盎司、12盎司牛仔布等。
现有涤粘坯布使用较为广泛,大部分都是采用单层的形式,但是其本身的弹力性能不佳,导致其强度较小,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耐磨性一般,长时间使用之后,布料表面容易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解决了大部分都是采用单层的形式,但是其本身的弹力性能不佳,导致其强度较小,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耐磨性一般,长时间使用之后,布料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包括弹力布,所述弹力布设置有两层,两个所述弹力布相对的一侧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缓冲层,并且弹力布的顶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一耐磨层的顶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纳米抗菌面料层,并且弹力布的底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底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第二耐磨层。
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层的顶部设置有放置槽,并且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纳米微粒子。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内部通过粘合剂粘合有环状弹力胶圈,所述环状弹力胶圈呈蜂窝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弹力布包括表层,所述表层的内壁通过粘合剂粘合有里层。
优选的,所述表层为聚酯纤维面料层,并且里层为粘胶纤维面料层。
优选的,所述表层由表经和表纬平纹编织而成,所述表经和表纬均为聚酯纤维纱线,聚酯纤维纱线的纱支为75D/72F,所述里层由里经和里纬平纹编织而成,所述里经为涤粘混纺经线,所述里纬为氨纶纬线,氨纶纱线的纱支为15D-25D,细度为146dtex。
优选的,所述表经和里经的表面之间缠绕有高弹丝,所述第一耐磨层为由锦纶纱编织而成的经绒组织结构,并且第二耐磨层为由锦纶纱编织而成的经斜组织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混纺双层弹力布的涤粘坯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乙对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乙对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8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