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接箍去毛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48345.8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9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荣;薛自建;苏金洋;王海东;花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石油专用管分公司;华油一机(河北)油井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柳萌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接箍去 毛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接箍去毛刺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机架、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磨削刀具;第一滚筒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滚筒安装在机架上,与第一滚筒平行设置并用于和第一滚筒配合支撑套管接箍;磨削刀具用于清除套管接箍端口部的毛刺;第二滚筒带动套管接箍转动,借助磨削刀具清除套管接箍端口部的毛刺。采用第二滚筒与套管接箍外部表面接触并依靠摩擦驱动转动,方便磨削刀具对套管接箍上毛刺打磨,简化了装夹工艺操作,克服了对套管接箍尺寸的限制,有效避免对已加工完成螺纹和端部面的伤害,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套管接箍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套管是由加工有外螺纹的钢管和加工有内螺纹的接箍组合而成,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耗材。接箍在加工完螺纹后,特别是在起始螺纹处会有毛刺产生,对后期的装配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对螺纹进行后处理将毛刺去除干净才能满足质量要求。在内螺纹孔后处理方面,对已经加工成型的螺纹再次采用原机床上切削加工,将严重影响批量生产的效率,也存在破坏已成型螺纹或者螺纹牙型尺寸不对的风险;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人工打磨,由于采用被打磨零部件静止,手持砂纸或砂布页轮直接打磨的方式,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打磨效率低,有时还打磨不干净,影响接箍产品质量性能;或者打磨轮与直径同样大,在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被打磨零部件转动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接箍去毛刺装置,旨在解决适应不同尺寸规格套管接管螺纹端部毛刺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套管接箍去毛刺装置,包括:
机架;
第一滚筒,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第二滚筒,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与所述第一滚筒平行设置并用于和所述第一滚筒配合支撑套管接箍;
磨削刀具,用于去除所述套管接箍端口部的毛刺;
所述第二滚筒带动所述套管接箍转动,借助磨削刀具清除套管接箍端口部的毛刺。
进一步地,套管接箍去毛刺装置还包括:
升降杆,顶部安装所述磨削刀具,用于调节所述磨削刀具的高度尺寸;
进给平台,与所述升降杆底端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升降杆沿所述第一滚筒的轴向水平进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分别位于所述套管接箍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磨削刀具为砂布页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砂布页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筒外部设置有弹性摩擦层,所述摩擦层与所述套管接箍外部摩擦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分别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转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进给平台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石油专用管分公司;华油一机(河北)油井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石油专用管分公司;华油一机(河北)油井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8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